淡市鱼池理论,谁是你的鱼?
(2011-12-21 08:53:01)
标签:
杂谈 |
面对当下的市场,为何很多企业选择了快速走量而很多企业依然坚守价格。虽然这是由每个企业的战略和资金状况所决定。但是在这个点上,尤其是一些新盘,一定要有淡市心态眼光更需长远。如何网罗住有限的客户资源,对于相当长时间下的楼市必须有一个清醒理想的认识。
限购之后,大量投资投机人群被挤出了市场,市场几乎都是以自住和改善性为主的人群。有限的买家自然回落,新生购买力出现了“速冻现象”,进而回归到自然发育状态,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一次在较短时期内一个区域内的客户是一定的,基本维持在一个常数。就像池子里的鱼,大鱼数量是有限,新生的鱼苗还未到捕捞状态,而开发商就像捕鱼的人,谁先下手可捕的鱼就多,后下手的可捕的鱼就少。限购之后出手买房的人,很多都是对市场不敏感的纯刚需族和刚改族。他们是这个市场中可再生性较慢的一个群体。所以在当前市场下,对于销售压力较大的一些企业,大家都在抢这些有限的客户。
从最近政府表态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声音可以看出,明年的政策恐难有大的改观,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池子里的鱼只会少不会多。最近很多企业抢跑,其实是符合这种“抢鱼”的思维的。万科金色领域的抢跑说明了这一点,而最近新城香溢紫郡将均价放低到6500后,收筹远远超过推盘数量。城东的富力城预测也将以让市场惊喜的价格入市。面对这有限的“鱼”自然是谁家的“诱饵”更加诱人,谁愿意放低身价自然能够捕到更多的鱼了。
当前市场如果以旺市心态操盘,入市一定要有好的心态,优秀的产品、优质的品牌、能够让客户心动的价格以及引爆式的营销。这些是制造轰动效应的最基本要素。万科开盘日光之后,后期腾挪就容易很多。项目的价值就会迅速在与其他项目的同质化竞争中脱引而出。当前市场的持销力是靠不住的,必须抢,与其说和对手抢,不如说和时间抢。因为一旦当前的格局蔓延下去,势必会有更多的项目调价,会有更多的人开始观望。所以现在有竞争力的入市价到了未来就未必有竞争力了。当池子里的鱼所剩无几之时,想再多办法也没用了。
当前有些项目貌似取得了表面上还算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首批推盘踩住了买卖双方博弈的平衡点开。貌似取得初步胜利,后期可能要陷入被动。透支市场也透支了后期的调整空间。一副愿者上钩的心态在当前市场下肯定是不合适的。
谁是你的鱼?或许你可以描摹很多,但是赶紧看看你的诱饵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