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恨乎秋声——记绿城蜕变之痛

(2011-11-17 09:05:05)
标签:

杂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诚然如绿城总裁宋卫平所说:“秋日天凉,并非只笼罩一城一池,今日由于调控严厉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可是,为何只有绿城一次又一次的被推上风口浪尖?绿城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让大众的视野一次次的聚焦? 

欧阳修当年在53岁的知天命之年,伴着秋声、虫声和着心声写下了“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的《秋声赋》。如今宋卫平也被迫夜起挑灯写下:“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中国房地产狂飙猛进的年代已经过去,暴风骤雨过后,总会蛙声四起。说国民幸福被房子绑架也不为过,所以当所有人的目光盯着房地产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必定氤氲出各种颜色,难以言说。

“如果绿城倒了,那是行业的悲哀。”“没有绿城的长三角,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会是什么样的?”意外的是,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却被行业人士普遍的赞誉、同情。不过,外界及民众对此却是另一种声音。“上次调控没有死,这次还不死?”类似评论在网络上也比比皆是。

    “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绿城被破产的谣言被大众传的神乎其神,恐怕不离这个原因。有人说中国房地产是庶民经济,牵绊着数亿大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些年深受高房价之苦的劳苦大众们,终于可以在这次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遇冷之际,畅快的把怨怒发泄。

犯了众怒的恐怕是绿城一直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房价高,而且在全国声声降的曲调中没有大幅度降价以满足群众预期。但诚如绿城高层对外坦言的,绿城房子虽然价格高,但利润低,和众多不以品质追求为基础的中小房企不同,降价空间真的有限。

宋卫平一直被称为是地产界的“品质教父”,甚至有人把他喻为业界的“乔布斯”。他的偏执、对品质近乎极限的追求,让绿城成为行业中在产品上最难以超越的公司。有人说:“有时候,他觉得一块地好,甚至会不惜代价去拿地,就是怕别人做失败了。”宋卫平说:“商品房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不愿意见到一些破破烂烂的建筑,视觉上、功能上不和谐。”

无怪乎有人对宋卫平的评价是“宋卫平的血液中,连50%的商人都不是。”历史系毕业的他身上的人文气质一直都在,即使是从事房地产业这么多年,人们依旧评价“他的追求,和古代的士大夫比较像。”他的士大夫情怀与中国房地产庶民经济的属性冲突恐怕也是造成如的今绿城困境之一。如同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他所认可的生命价值而不顾一切一样,绿城造出了很多理想般的建筑,但却不可避免地要为这些理想付出代价。

但最根本原因是:绿城的激进追求,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期以高质量的高端产品一路凯歌;但也是因为激进,在调控中以一纸限购令封住了众多对绿城品质信仰、信赖的客源,造成了如今绿城成为无水之源,资金链紧张。绿城今日的处境的确是一个行业的困难,绿城在为少数人造就梦想。但是这部分少数人的理想却不得不服从少数人的幸福。高负债运行遭遇限购重灾区,绿城走的就比其他企业艰难很多。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无恨乎秋声,当下恶劣的市场环境需要的不是各种是是非非的高谈阔论,而应沉下心来面对,思考清楚出路。行业正悄然变革:一方面在调控这个离心机的用力下,抛却品质差,在行业浑水摸鱼的房企;另一方面能生存下来的继续深耕者,则开始真正介入对产品品质的研究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引导,以赚取合理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城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理想,大家对于绿城的敬仰基本代表了这一个行业的职业理想。绿城所塑造的是整个房地产业的一座精神丰碑,整个行业对其感情十分特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希望绿城的浴火重生,绿城如果倒掉那么行业将失去一个梦的践行者和一个标杆。因为调控给我们的最终目的并非停留在寒冬,而是为了行业洗牌后的春天。绿城为城市创造美丽的理想,只要熬过这场寒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完美更加成熟的绿城。

换个角度而言,如果因为调控使得绿城这样有理想的企业殇了。则是决策层要反思调控的终极目的了。那不仅仅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悲哀,更是中国式民营企业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