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11日中午,佛山市下发一纸 《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五条措施,其中四条内容皆放松限购,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为限购松绑的城市。
然而,夜半11时许,佛山叫停松绑限购令,堪称史上最短命的购房政策——只存在了半天!像场闹剧,佛山就象个叛逆的小孩耍个性,终究抵不过大人的棒喝。然而,我们不妨透过这样的闹剧,看看背后的种种可能。这12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仅仅被舆论绑架?还是来自中南海遥控?拨云见日,看看这朝令夕改的幕后故事。
佛山瘦身限购的导向解读
佛山放松限购的意义不容小觑,因为这标志着限购政策正在经历由紧到松的“拐点”,多地市场正处于楼市的水深火热中,开发商做梦都想着限购令取消,而限购令本身又是整个房地产政策的风向标。限购放松就意味着房地产调控也将迎来由紧到松的“拐点”。政策导向意义和预期作用明显,至少让很多开发商觉得看到了希望,因此放弃降价甚至借机涨价也尚未可知。
回顾历史政策放松,一般都是“自下而上”式的,也即先是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放松,然后才是在某个节点上,中央出台统一的松绑政策。2008年即如此,在2008年10月中央救市之前,已陆续有20个左右的城市出台刺激楼市的政策。按照这样的思路,佛山的松绑很可能留给市场限购回头,政策转向的错觉。
从消极抗命到公然取消,地方政府先锋成了先烈
曾经的国十条是楼市限购的开始,此后经历过不断地升级和加码限购成为了国家全局性政策,今年7月12日国务院要求加强限购,要求符合标准的二三线城市也应实行限购措施遏制在二三线城市上涨,其后住建部还制定了五个标准。结果是,但至今仅有浙江的台州和衢州限购,其他地区都已不完整的限价不了了之。限购被人为的“抗命”。
地方为什么对限购如此态度消极,佛山甚至开始公然松绑?笔者以为原因大抵如此:第一,唇亡齿寒,地方政府早已把自己和开发商绑在了一块,土地财政成为了政府的命根子,限购断了地方财路他们不乐意,楼市低迷后,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GDP;地方政府急了,救市意愿明显。第二,调控至今,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在降温,由于滞后性二三线城市调整随后也会显现,政府承担不起房价快速下落的风险,所以在松动转折之时犹豫彷徨了;第三,调控市场的目的是抑制房价,当前积极形势急转直下,经济危机的苗头再度燃起,政府担心房价快速回落会带来全局经济的波动。
合理定位,切勿重演历史悲剧
佛山瘦身限购半日叫停,一方面来自舆论的压力,网博机构认为,更主要的还是来自高层的授意。“宽限”与国家调控节奏不符,甚至说扭曲了当前政策意愿,属于“吃蟹者”,自然遭到当头棒喝。
放宽限购政策有违目前的楼市调控大政策背景,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令其他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放松调控;也会给消费者不良的市场引导,不利于整个房市的稳定。倘若政策真的施行,对整个行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我们也可以反向思考一下,佛山瘦身限购若实施,正好是检验市场反应和限购作用的一个机会,离开行政手段房价是否能够依靠经济手段被抑制住?显然,决策层没有给一个地方政府这样的机会或者实验。高层敏感的捕捉到这样的市场动向,以免重演历史悲剧。如果听任越来越多的地方退出限购,那么近三年来国家在房地产调控上来之不易的成果可能会在短期内化为乌有。随后还会迎来报复性上涨。08年的历史悲剧历历在目。政策的突然转向让已有的调控成果化为泡影,并为后来的调控带来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