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云深处”

标签:
杂谈 |
http://s13/middle/640cce3fha11e4b72d1dc&690
http://s6/middle/640cce3fh7683098a1465&690
http://s6/middle/640cce3fh768309963bf5&690
我希望把这篇小文写得感性些,随意些,不要像个地产从业者写的。
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是第N次造访云深处了,可是早上起来还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像是去赴一群朋友踏春的邀约。
早起给大家留言,“向春天的更深处,云的更深处,进发!我们无法企及“乐退” 的高度,就先行“乐进”吧。浩浩荡荡的车队现在就出发,那满地的妖娆还在为我们守候吗?”
轻车熟路,停停走走,还是那熟悉的山道,还是那般的曲径通幽。最近的一次是早春,春寒料峭,数十万株郁金香遍地怒放。而此次,居然又是另一番景象。自以为非常熟悉的云深处,在我的眼前又陌生起来。
从去年深秋的格桑花,到早春的郁金香,风信子,到今天的三色堇,云深处每次都在展示她的不同风情。而不变的是那浪漫诗意的白桦林,依然在入口处迎迓四方来客。
由此联想到未来某日,那些园子的主人,会不会每天早上去看湖上那群野鸭子是不是又多了个鸭宝宝,或是树枝头又多了两枚嫩芽?而那条通向湖滨栈道的缓跑小径,是不是每天在上演着这样陌生的景象?譬如头顶的云卷云舒,譬如山间的花开花落。
由此又想起一段话,通向贵族的家,是会迷路的。
常怀敬畏之心,莫负这方山水。这话,不只是说给云深处的打造者,更是说给它未来的主人。
在山水面前,我们都是一颗颗尘埃。我们离开或再来,山水犹在。面对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只是个行色匆匆的保管员。
你心里的云深处在哪呢?
主办方要求大家出个对子,必须用到“云深处”三个字。联想到近日热议的“乐退”话题,我口占了两句,“写意水天间,乐退云深处”。
其实,退,和财富无关;退而思之,是大自在大境界。我们甚至无法猜度那些财富人士的褪去那些外在的华裳、那些数字的标签,回到这方山水,是怎样的心境。
其实,每个人心里但有一个“云深处”,那里也许没有大花园,没有纵情撒野的山水;那是无形的天地,那是心灵的牧场。
譬如我,也许渴望早早离开人生拼搏的主场,也许难以企及随心所欲的高度,但是,我的心里给自己留了一方“云深处”。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万水千山走过,还没走到自己的心底里最原始最真切的那方净土,是件很悲哀的事。世界很大,那是身体之外的空间;而家,再小,是包裹自己身心的坚硬的壳!
这听起来很保守很没野心,我确实梦想着过陶渊明描述的那种生活:自给自足的社区,平淡并快乐着。可以闲暇读些闲书,和家人朋友扯扯闲淡,或者把少年时的梦想捡拾回来,涂涂画画。
我想我们也许终生都在寻找这样一处有山有水而无喧嚣的人间天堂,直到我们终于可以像李白一样“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栖居终老。而,这样的空间,我们的心里本就该有。也许,我们的财力无法企及云深处,但是在心底,每个人都该有一方“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