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楼市进入房产税时代

(2011-01-28 08:10:39)
标签:

杂谈

国八条乍出,房地产税又接踵而至,这个冬天的楼市的政策环境顷刻间翻天覆地。下午就有传闻说晚上八点可能会公布房地产税相关消息,晚间传言变成为了事实。沪渝同时公布房产税实施细则,而且明确从1月28日起施行,也就是即日起实行。当很多人还在慷慨激昂的论证烦恼个地产税施行有多么的不实际的时候,房地产税的意外落地实在令人猝不及防。尽管征收标准被大多数业界解读为温和,对楼市影响有限。但是,其信号作用和暗示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

 

今天房地产税的实施并且即日施行,联想到刚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公布的国八条。可以看出此次政策实施完全一改以往慢慢吞吞的架势。来得快而且是一步到位,中央和地方联动。中央显示通过中央媒体向全国公布同一地方政实施房地产税。然后紧接着两个地方政府公布开征房地产税。此举表明,政府志在通过史上最严酷的房地产调控组合拳痛打高房价。此次也显示了国家展开第三轮调控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

 

由公布的细则来看沪渝版的房地产税征收细则可谓是“密谋已久”。对于很多细节照顾比较到位,很多关键点还是确定的比较谨慎。因此房地产税真的来了,不管你信不信他都来了,它就在那里而且马上开始实施。

 

沪版的房地产税主要内容包括: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购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试点初期,暂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计税依据。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适用税率暂定为0.6%。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本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豁免条款包括人居不超过60平米的房子,同时持有两套房不超过一年的,建立新家庭所购房屋,人才用房和居住满三年的购房者。

 

沪版房产税比预期的还要柔和一些,其中应税额按市场交易价的70%,税率为0.4%到0.6%,豁免人居60平米以下。都显示出政策执行依然十分谨慎,与外国相比。税率偏低,政策实施上意在最大限度的避免伤及刚需和合理的购房需求而尽可能多的覆盖投机需求。

 

渝版的房产税征收则主要针对高档住宅,主要内容包括重庆房产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对于独栋别墅,不管存量房还是增量房,;对于房价达到当地均价两倍以上的高档公寓也将征税;此外,对于在重庆无户口、无工作、无投资的三无人员在重庆所购房产,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从第二套开始要征收房产税。对于房价达到当地均价两倍以上的高档公寓也将征税;关于房产税的税率,对于房价达到当地均价2倍至3倍的房产,将按房产价值的0.5%征税;对于房价达到当地均价3倍至4倍的房产,将按房产价值的1%征税;4倍以上,按1.2%的税率征税。豁免条款为高档住宅为100平米,独栋为180平米。农民宅基地在建房屋豁免,“三无”不享受豁免。

 

渝版房产税税率较高但是主要针对高档住宅征税,税率虽高,但远不及沪版的覆盖面广。沪版和渝版都将异地炒房者作为重点征收对象,但是异地炒房者不是主流,忽视了当地炒房者是渝版房产税的一个政策缺失点,只针对高档房或者高价房征收的渝版房产税只能说是半房产税了。

 

这两个版本的房地产税一个按增量及一个按存量计。按增量计的上海最直接的影响恐将导致市场以明天作为分水岭瞬间从火热变得冰冷。不考虑存量依然没有实现真正从保有环节征税的初衷。市场因此拥有了和房产税扛一扛的资本。渝版征收高端住宅对于市场的影响并不是最直接最全面的。纵观两个版本,都有挡一面放一面的特点,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房地产税出台与国八条仅一天之隔,可以看得出国家开始注重多渠道的全面调节了,调控效果或许会好很多。国八条中的限购,首付比例提高,交易税收政策,加上房产税这些政策曾经都是被视作杀手锏的政策今天都到齐了。在信贷紧缩经济政策转向稳健的2011年,配以加息流动性紧缩等政策。楼市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进入冰点。政策如果实施的到位,开发商在来年春天必须做好倒春寒的准备了。

 

房地产税的实施政府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但是从最近的政府各种场合关于房产税的表态上可以看出,政府宁愿背负压力也要实施这项政策,我们的政府已经笃定用房产税来改变贫富格局,打击高房价了。而且这条道很可能一条道走到底,所以批评无异于牢骚。房地产税的时代已经来临,第三轮调控的时代已经来临,想想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政策环境和即将变得异常恶劣的市场环境才是最应该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