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中央政府的楼市重磅调控组合拳遭遇通货膨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再度成为资金的蓄水池?是买房抗通胀,还是等待房价下跌?买房人陷入两难境地!
网博机构研究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调控将成为主旋律,而不会被外界干扰轻易松绑。而另一方面,来自各项生产资料、人力成本都在急剧上扬,通胀压力压迫着大量的民间游资,他们在急切的寻求出口。这形成了未来楼市正负两个方向的角力。而限购限贷又使得需求被抑制,所以,未来楼市的大跌大涨的可能性都不会太大。
自9月底的深化调控以来,在经历了短暂的观望之后,人们又开始在楼市里寻求置业机会,市场上看房人数未见萎缩。经过了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化,人们发现,除了楼市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稳健的投资渠道。相对其他投资产品而言,即便经过几轮起伏,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曲线仍然呈波浪式上扬。网博机构认为,楼市或将再次成为民间资本的蓄水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市场的限购限贷限外的三限政策,经济实力较强的买家已被政策排除在市场以外。面对通胀危机,部分符合限购令置业要求的人为保值可能会入市买房,但在限购令下,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资金进入楼市。 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房价在短期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虽然,长期看涨的基调不变。
岁末来临,不少开发商因为年报或资金链的需求,会通过降价迅速回笼资金。但据网博观察,这样的行动不会成为群体行为。但是,少数降价求量的开发商会起到示范效应,板块及楼盘之间将出现分化。对有购房条件的买家而言,注意充分运用银行杠杆,争取考虑到未来家庭的成长性,是否置业如何置业应该更多地考虑提升生活品质与家庭幸福感方面,而不必要过多的考虑短期内房价波动。
未来的这几个月,基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投资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后,还是会入市。而市场就是在这样的胶着背景下,迎来较好的买房机会。买家要多跑市场,对分析行情,结合自己的财力理性置业。网博认为,大家可以多关注宜居型物业,建议选择有较好优质资源的楼盘,比如离轨道较近,或是周边配套相对成熟等。而财力足够可多关注高端产品,比如别墅或是城市核心区附近的中心物业等等,既满足宜居需求又具有稀缺性资源的项目,熊市抗跌性好,牛市升值潜力大,值得中产阶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