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萝卜论市】价格乱象下的突围之道

(2010-10-21 09:07:25)
标签:

杂谈

在10月围城的楼市再调控的凌厉攻势下,南京楼市出现了史上最混沌的价格体系,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我们最近踩盘就发现,南京楼市各个盘的价格出现了史上最乱格局。同板块价格差最高达2倍之多!比如,江宁某盘价格仍然高企在1万5、6,而同为地铁盘的大学城某盘价格不过8000多;河西又爆出单价1万2、3的带装修公寓;城北却有新盘毛坯对外放风单价铁定1万6、7;而江北桥北有楼盘仍然死扛万元的,隧道口的新品却用7、8千单价成为搅局者。


 


这楼价,怎一个乱字了得!?


两次调控,价格乱象的主要动因


每次调控,都是对既有价格体系的重新构建。典型的案例就是414楼市新政让江北重回7字头,而部分心存幻想的开发商死守万元大关,还有的刚刚在新政前高价抢跑了一部分,接下来面临骑虎难下的格局。所以很明显当市场需求再度被激活,先知先觉者先行一步,据统计,8、9月江北多个价格合适的大盘每月都有数百套成交。而死扛的楼盘一点暗折暗扣没被买家买账,到头来还是“高处不胜寒”。


 


而今,新一轮楼市寒流再度来袭,三级政府深化调控措施,再配合加息动作,楼市进入新的胶着期。楼市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分化。刚刚建立的板块价格秩序又分崩离析。而这一次把前一批悄悄抬价的415新政后楼盘又一次推向高处。而早先入市的楼盘或坚守阵地或缴械投降。于是,三种市场背景下的楼价在同一个板块出现,很多老百姓就惊呼,同样是楼盘,怎么差价就这么大呢?!


 


当然,楼价还跟开发商自身的企业战略关联度很大。有追求利润最大化,又无资金紧张之忧的;有现金流吃紧,需要通过降价求量的;有的正处于快速扩张期,要求走量为上的。所以,面对楼市调控,他们定价策略也是千差万别。在客观上造成了市面上价格乱象。


价高和寡,价格成淡市“杀手锏”


从今年年初到如今,南京楼市跌宕起伏。一季度承袭去年末的疯狂,楼市一路高企,市场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一路上涨。而购房者也是一路追涨。南京各版块价格屡创新高。而415新政过后,不少版块开始出现了成交量的萎缩,而个别区域房源出现了价格松动,用价格换取成交。新政效力释放,价格开始成为需求出手的直接因素。


 


而8月楼市又有抬头迹象,人们似乎产生了新政恐惧的免疫力。多个版块新盘纷纷告捷。很多旧盘也加入了难得的小阳春抢客大战。我们回头看前三季卖掉300万方,万保招金中海雅居乐等一线品牌占据绝对主力。而这些产品的定价相对理性,在成交量上得到了体现。


 


近期的几个成交不错的新盘,无不是开发商审时度势,放低价格预期,如奥南的金地、朗诗;城东的紫晶山、紫金东郡;江宁的融侨世家等等。


反观另外一些楼盘,对市场预估不足,仍然用牛市心态定价,自然收获平平。比如江北的明发城市广场,4月新政后颗粒无收,眼看同板块不少楼盘去化不俗煞是眼羡,给客户几百元单价的小恩小惠,接近万元的单价仍然让刚需客不敢就近。 


 


敬畏市场,才能赢得市场


 


相对新盘,一些在售的大盘面临着一个很两难的境地。价格不调,成交量肯定上不去,尤其是一些前期被价格透支的项目,而如果调价,对前期客户难以交代,即便调,怎么调?幅度多少合适?


 


如果定价策略不准,价格死扛,眼下的市道下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状态:如果降价销售,则会对楼盘品质形象造成较大损害,尽管可能打破销售零记录,但以后的销售之路会更加难走;不降价则又难以打开销售格局。而大家都开始使用“价格战”时,你不参与,只能独孤求败了。购房者在淡市下显得尤为理智,他们通常用对比法来试探开发商的底线。我们曾遇到不少反应滞后,在片区调价后仍然恋战的开发商,就会形成高价吓退购房者的情况。


 


这时候通常开发商会通过一个“由头”来降价。给个理由也给个台阶给自己也给市场,这样的降价也在情理之中。比如有开发商打着**年庆的旗号,限时优惠在意象客户之间传播,既不对前期客户造成干扰,又精准指向目标客户。这时候的价格策略都不会高调宣称降价,得有计谋,一般都采取暗降的方式,如通过各种优惠体现,还有的通过装修做调节阀,比如原来没装修的,现在送装修,或者原来有装修的,现在刨去装修,大幅调价等等。


 


大萝卜认为,楼市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一贯在牛市下掌握话语权的开发商们。理性的企业不可能单方面“决定”价格,而只能尝试去提升价值、“发现”价格。对市场,我们应该永远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市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消费者者能够接受的价格来合理定制产品售价。


 


而敬畏市场,另一个法宝就是不断提升产品价值,用产品力去征服市场是淡市下最得力的利器。比如保利除了在项目打造上不遗余力外,更是在产品的文化价值挖掘上下足功夫,给南京楼市带来一股文化风;绿城在无房可买的背景下,邀来有识之士共议 “品质地产”话题,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方向;中海面对改善型人群需求,再度提升产品价值,为成长性家庭提供精装修家居解决方案。这些举措都是为公司品牌在做加法,在市场低迷时更能受到客户青睐,值得行业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