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不动是真山—《常见疑难病中医经验丛书》序

标签:
临床水平名医经验健康 |
分类: 妙手中医 |
http://s7/middle/63f9c016t83f5a69da766&690
孙猴子可以怀疑菩萨的经验是否经过了验证,是因为只有验证有效的经验才是真经验。这点在中医千年传承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经验面对的是—病人!
如宋代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不少士大夫亲自整理收集验方、家藏方,如陆游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都属此类。其他如汪机,著《外科理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葛可久著《十药神书》、杨继洲编《针灸大成》、汪昂著《汤头歌诀》、《医方集解》)、陈念祖著《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等,这些都是文人著书的典范,对中医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有卓越的贡献。但是我们仔细回想下,这些儒医们,比如苏轼和沈括本不为医,靠道听途说来的经验,起码值得推敲,况且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本不可以划等号,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选择书籍和老师很重要。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请十几个老师像叶天士一样学医的。
所以才有“私淑”之说,“私淑”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一书。在《孟子·离娄上》中有“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语。赵岐注曰:“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此即是《词源》中所指,“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因此,把那种未亲自受业的学生称为私淑弟子。如读某人所著的医书,则称为“私淑” 某人。如张子和私淑刘河间、张景岳私淑李东垣。所以现代的中医,要想提高临床水平的捷径就是“私淑”近现代名医的经验,实用而现实。
观《常见疑难病中医经验丛书》以病为纲,简要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然后重点分述中医治疗经验,包括系统的辨证论治、见解独到的名医经验(以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为主,并介绍了相关领域前沿的专家及教授的诊治体会)、丰富切实的效验方药、安全灵巧的外治方法。这些都是经得起重复的经验和效验,是名医名家毕生的心血,没有故弄玄虚,坦荡直白。
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所道:“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的确山与云雾层峦叠嶂,你分不清什么是山什么是云,风过云动,不动才是真山,不动的也是中医的灵魂-临床疗效,虽经千年也不会更改!
是为序,以盼其书洛阳纸贵!
http://s1/middle/6528c921t8215eb1b6d3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