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羹”(下篇)
(2010-02-27 23:53:03)
标签:
饮食养生羊羹羊肉健康 |
分类: 济世杂言 |
问:吃什么羹代价最大?答案:羊肉羹导致亡国!《战国策》上说中山君手下的大夫司马子期,就因为没吃到中山君赐的羊羹,而怒走投楚,说服楚王伐中山君。中山君亡,说“吾以一杯羹致亡国”。这个故事是说,生活中往往不经意间便可能刺伤了朋友的自尊心,以致发生难以预测的凶事,也有可能不经意地赢得了朋友的心,看来吃羊羹能检验宽容!
无独有偶刘向《说苑》中,也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与郑作战,战前宋国将领华元杀羊做羊肉羹犒劳将士,结果给华元驾车的羊斟没有吃到,因为没吃到羹,开始作战时,这位羊斟就说:“昔之羊羹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他一怒之下,把华元的战车驰入郑营,使华元被俘,宋军大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羊肉羹不够吃,君子无所谓,小人的这一口必须满足,否则为了美味出卖主子不算稀奇!
羊肉羹何以在历史上如此受重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历史上“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羊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畜”就是食物积“蓄”的开始,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因此“羊”就成了“养”生之“食”,“食”“羊”就构成“养”;“善”(古与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饱肚子,从“月”表明当时是以肉食为主食。鱼羊合烹,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这是先民们饮食生活中感知的总结。“鱼”“羊”构成汉字的“鲜”,是我国先民们对“鲜”的认识源于鱼和羊的见证。 “羊”“大”为“美”,“美”源于羊。我们常用“鲜美可口”来形容美食,可见“鲜”“美”相联。根据《说文》“美”本义为“甘”;“甘,美也。”可见甘美相通,“美”源于羊的味觉感受。 “羹”者,“羔”“美”也,因此也可以说“羹”是小羊和大羊合烹之美。“羹者,五味调和”,从“羊羹”中我们的祖先领悟到调味之精髓“五味调和”。“汤”是从“羹”中分离出来的,因此饮食之美、味、调味、和羹(汤)都源于“羊”。
羊肉如此美味,但是生活中由于其味甘性热,大家都会怀疑:夏天吃羊肉会不会上火?很多人因此认为羊肉只适合冬令进补,夏天食用则不合时宜。但中医却认为,由于天气炎热,夏季里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机会较多;为了躲避炎热,室内长时间冷气开放;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解暑之物,整日冰不离手,这些都易使人的脾胃受寒;加之夏天气温高,人容易出汗,耗气伤津,故此部分人会出现脘腹痞闷冷痛,喜温喜按,不思饮食,头身困重,大便稀薄且次数增多,舌淡苔白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于脾胃虚寒或寒湿困脾等。对于这一类人来说,在夏季吃些羊肉是有益处的,适时的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这与《黄帝内经》所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也是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