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谈虎之三-虎守杏林
(2010-02-26 00:10:59)
标签:
董奉杏坛杏林虎守杏林健康 |
分类: 济世杂言 |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中医西医却都以“杏林中人”自居。考“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道医董奉。董奉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隐居在江西庐山行医,但从不索取酬金,每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后来传说有老虎感恩来护守杏林,以防梁上君子顺手牵羊,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所以有“虎守杏林”之说。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这个和前面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异曲同工)
前几天看到某名医专著,序言中云:“杏坛耕耘,为医卅载”。仔细看了此先生的传记。某中医学院毕业后,行医三十年,没有教过书,也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大概先生是错把“杏坛”当作“杏林”了吧!
此“杏坛”者,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按晋人司马彪的注释,杏坛只是指“泽中高处也”,清代顾炎武也认为《庄子》书中凡是讲孔子的,采用的都是寓言的写法,杏坛不必实有其地。但一种流行的附会说法却以为杏坛就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宋时,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故现在的曲阜孔庙实有杏坛。由此可见,“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多指教书育人的地方。
所以此杏坛不是彼杏林,不可想当然的互用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