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节奏——读怀特海《教育的节奏》有感

(2023-05-04 12:25:22)

教育的节奏

——读怀特海《教育的节奏》有感

《教育的节奏》是1922年怀特海在伦敦师范学校协会上的演讲,这篇演讲稿的主题和内容是针对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而言的。他用“节奏”来给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肢解教育的过程,一方面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体现了他对教育过程的关注,另一方面“教育的节奏”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认知的节奏,体现了他“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主张他在本次演讲中提出了智力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浪漫——精确——综合。这一理论揭示了人是如何学习的,此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也更明确在儿童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首先,他解释了什么是教育的节奏。他通过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和孩子在没有识字之前就可以诵读《荷马史诗》来说明学习的“先易后难”和“优先原则”并不是智力发展的节奏,而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一个稳定的匀速过程也不是教育的节奏。教育的节奏指的是不断重复着的教育活动的差异性。以幼儿的语言智力发展为例来说,012岁前完成了由客观的物——语音——语意——字形——情感理解,这一点,对于一个成年人学习一门外语来说,10年的时间能够达到阅读的程度也是极其困难的。1215岁完成语法和文字的准确性表达,理解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语言和文字理解和表达各种情感。15岁之后,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去描述事物现象,能够体会到表达的愉悦感。也能够感知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时代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和事情做出评价。怀特海的这一节奏既有生理规律也有认知规律,更主要的是需要的节奏,是人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语言的需要弹奏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节奏。而我们人为通过年龄和学段上的划分也暗合了语言发展的这一节奏,使得语言的发展成为人的智力发展中最好的,甚至人与人之间差距最小。当然这个节奏性的论述与我们国家目前中小学课程标准体系一以贯之相一致,同样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语文为例来说,小学能够理解情感,中学能够表达情感,大学能够对情感做出评价。对于教学技巧来说,是如何在这一节奏中做出深度的导引,比方对情感的理解,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同理心。

其次,他从人的心智发展历程视角,用“浪漫阶段”、“精确精锻”、综合阶段对不断重复着的教育过程的差异性做了区分。浪漫阶段指领悟的初始阶段,对于整个心智发展来说,这一阶段比较长,会一直延续到十三、四岁,这个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认知,大量的生动而又新奇的知识涌入学生的脑海,新的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启发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时期不求深入和精准,而在于见多识广,在于奇思妙想,在于无限广阔的联系和联想,就像孩子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谈恋爱”。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排序整理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空无一物,教育将无所作为。精确阶段指知识的进一步积累,主要发生在十四到十八岁,初二到高二这一段,是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分析,是对知识的建构。比如学语言更关注语法,生活现象更专注原理。综合阶段是指浪漫阶段的回归,主要发生在十八到二十二岁,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个比方,浪漫阶段先把东西捡回去,精确阶段各自归类,综合阶段根据需要把捡到篮子中的东西用到有用的地方。

第三,他用循环过程的交替性,对人的认知的全过程做了解析。如果把青春期的浪漫——中学期间的精准——大学及之后的综合构成一个人认知的大循环,那么,这个大循环中嵌套着不同的小循环。如语言循环到15岁前结束,科学循环从12岁开始。怀特海还强调了大循环中的小周期循环,如语言浪漫期中嵌套了书写、拼写、计算等精确过程,如果说这些都不是作为一线教师能够左右的,是国家学制、课程设计、课时安排的结果。如果把一节课看做一个循环,那么开课前和开课起始阶段的浪漫阶段的设计,课时中间的精准阶段如何精讲,课时结束时的综合应用怎么多练,还有如果把一个知识点的认知看做一个小循环,那么相应阶段应该具备的教学技巧和素质才是对教师高质量教育的要求。我们现在倡导高质量的教育,三个阶段合理的交替才是真正的高质量。用作者的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仅仅停留在浪漫阶段,那就会在知识的迷宫里游荡,或过长时间集中于精确阶段,也会太过严谨乏味而倍感无趣,对后续的学习都是有害得。

第四,“专注”、“速度”和“运用”是浪漫阶段、精准阶段和综合阶段取得高效的关键,是教育节奏的鼓点。“专注”是孩子的专注,是浪漫阶段的节奏,孩子在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兴趣、快乐、好奇、热情、自由,主动,与之相矛盾的是教学中的“精准训练”和“强行灌输”,因为任由孩子在迷宫中畅游,有失深刻性,过于精准会失去兴趣。这个阶段发展得好的标志是够有对直接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冲动。“速度”是教学的速度,是精确阶段的鼓点,这个时候孩子会接触到大量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同时要牢牢记住,并长远保持在记忆里。其矛盾在于“过繁”、“过多”“过难”,在于超标,在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我们平常说的“精讲多练”中的“精讲”就是体现了这里的“速度”。“运用”对知识的运用就是智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综合阶段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否则,精确阶段积累的知识就是一堆僵化的,呆滞的思想。

总是,通过阅读《教育的节奏》,对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对学段的安排,学制的设置,对课时的规定,每学期、每周、每天、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在作为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遵循这一节奏,进行高效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其科学在于对规律的遵循,其艺术在于在起节奏中调和音调,保持在节奏中的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