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022-12-18 18:46:50)也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今天继续阅读常生龙老师《核心素养和学习的变革》第二辑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第三节思维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本节开宗明义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足见批判性思维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用杜威的话说,人之所以与物不同,是因为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一成不变,这种自我革新可以把知识作为对象反复锤炼。而不是像图书馆和电脑硬盘是知识的堆砌和设定的程序运行。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也称反思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的知识采取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其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就其上述对批判性思维的阐述来说,它是对现实的事物或现象的明辨,重在过程的全方位、逻辑性与严密性。基本流程是确认问题——接收问题——辨析问题。而创造性思维指对现实的改造,如新概念、新思想、新工具的产生,重在结果。其过程是灵光咋现和顿悟。基本的流程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当然我们从第二辑“不舒服的地方才有创新的机会”可以看出,这个“不舒服”其实已经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萌芽。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保障。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牢骚满腹,有些人夸夸其谈,前者是过分强调了批判性而忽视创造性,后者则是不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纯概念创新。目前教学中不管内容和学生实际,一味地探究,动辄就讨论、交流、展示,看似人人闹闹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其实质停留在表面的花样上和知识的浅层次记忆和理解上,就是后者的集中表现。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本节内容常生龙老师从批判性思维的维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做了说明。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维度,本节内容引用了美国哲学家学会通过的《德尔菲》报告,这项报告提出了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情感倾向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的人文性,以及辅助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性格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宽容的氛围,不迷信权威,不盲目自大。认知能力维度涉及批判技能,常老师从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出发,从其具有的八个元素做了说明,这个大元素为:事物、目的、问题、假设、概念、推理、结果、观点。其中推理是思维的核心任务,也是批判性思维过程的灵魂所在。
再回到布鲁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里的评价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作为学生或者普通人来说,我们不可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也不可能更多地对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现象提出批判,但不盲从,遇事问个为什么?在进一步问这个解释成立吗?就可能成为一个睿智的人。当然,作为哈佛大学的学生,他们的使命是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他们学校的标志:两本书向上打开,一本书向下打开,正说明了扎实的基础和不迷信权威的批判和创新精神才是他们的追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