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值得深究——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自序

(2022-11-21 15:46:58)

“核心素养”值得深究——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自序

今天阅读常生龙老师《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自序”,从常老师这本书的自序看,他没有局限于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内容,而是站在一个时代发展和国际视野的视角,从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核心素养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表达,也是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

首先,他用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使个人在21世纪能够成功生活、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的为数不多的关键素养”,叙述了世界各国共同倡导的四个关键性的核心素养:协作与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或)文化技能、公民素养。同时也指出了虽没有得到所有国家认可,但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很重要的创造性、批判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四个能力。这样一个梳理和表达,使得人的“核心素养的”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也使得“核心素养”的时代性得到体现,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核心素养”的可培养性和可检测性更直观与可操作。其主要想表达的也是让读者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所谓的核心素养不是“完美人”应该具备的所有素养,而是现代社会对目前和今后人才需要进一步提出新的更宽泛的要求。比方原来的“读写”和后来的“听说读写”以及再后来的“听说读写阅读交流表达”。

其次,他对国际社会公认的四中素养协作与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与文化技能、公民素养这四个素养的重要性做了简略的说明。比方“协作与交往”,现代社会技术越发达,信息越畅通,越需要良好地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因为这些才是墨守成规、单打独够、坐享其成的敌人,是创新的不竭动力,活生生的生活和来自生活的问题以及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才是有生命力的,否者,与现实生活脱节,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人最终将被虚拟世界毁灭。再比方“信息通信技术素养”是人主动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信息并完成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在被动的“推送”中满足浅薄的暂时性“欢愉”。还有“社会技能”和“公民素养”,他指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随时随地及时进行有效的生理和心理建设,树立公德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以其在社会中和谐生活的能力,无论是抑郁还是愤青,或者说的轻一点满身的负能量都社会技能素养和公民素养有关。

第三常老师对该书的结构做了简略的简绍。第一辑重新认识素养,正像他的标题那样,我们在自序中能够看到他对素养做了自己的分类,他把人的素养划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随着阅读的展开,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素养理清与鉴别,对其中的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理解。第二辑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从自序中可以看到常老师将聚焦关键能力,着重对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阐述,当然,我们不仅希望看到为什么这些是关键的能力,我们更希望看到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这些关键能力。第三辑锻造必备品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必备品格的阐述必然会有所偏颇,这一点常老师在自序中也做了具体的说明,但常老师仍冒着非议的风险做这样的阐述,一方面可能是对一些必备品格不得不做具体的阐述,另一方面也是如果不说问题就一直回避而不能暴露。阅读下去,希望能够看到到底有那些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的品格及其塑造。第四辑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从自序中可以看到这是从学校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在这个自序中我们关注到常老师的一个个人观点“我一直不太赞成‘转变学习方式’”,他说,从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方式太单一了,要丰富学习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叫“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而不是“核心素养与学习的转变”的原因吧!不过我们更期待能够看到在学校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从第四辑的标题中我们看到“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似乎在透露着学校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学习。

总之,这个自序即说明了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说明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简单明了的叙述,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大致的内容,又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希望开启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