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水果吃起来真不怎么样,极酸的,水分少,口感又硬,不小心买了回来,吃不了几口,就被嫌弃地扔在了一边。就像这次的布朗李和叫沙果的野苹果,就像水果里的“坏孩子”,很不讨人喜欢。可是让它静静等着烂掉——又可惜了!想了想,就把它们做成了水果派,没想到味道出人意料地好,酸甜可口,香气怡人,颜色也红得惊艳。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坏孩子”变成了乖宝宝,人见人爱了!
酸被糖和谐掉了!因为够酸,连柠檬汁都省略了呢!经过高温的烹制,干而硬的果肉也变得酥软可口。说不定用那些又甜又多汁的水果来做馅,还做不出这样的好效果!都说世事无绝对,原来水果也不例外,不招人喜欢的“坏孩子”们也有长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掘了!
喜欢事先将水果切块略煮至收汁做馅料。不然,水果在烘烤时会大量出汁,将酥皮泡得湿软。馅料的味道也更在掌握之中。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三个大号布朗李,五六个野苹果(沙果),洗净后去核,带皮切成小块,加适量白砂糖煮至收汁,关火前加少许肉桂粉,丁香粉拌匀。水果馅料放凉后看着有些湿软——这得归功于那几个布朗李,硬硬的果肉加热后变得软烂多汁。碰巧手头有未用完的面包屑,就加了几大勺进去拌匀了,有助于吸收水分变得粘稠——还是更喜欢将派切开来干爽硬朗,不拖泥带水的的效果,也更能保证派皮的酥脆感。
派皮用的是比低筋粉筋度要强一些,比普通中筋粉筋度又弱一些的面粉来做的,效果不错哦,既酥脆,不会硬硬的,又不会过于的松散,一碰就碎成渣渣,分层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如果没有这样特别的面粉,或者专门的派皮粉,就在低筋粉里面加一些中筋粉好了,或者说,在中筋粉里加适量的低筋粉!
做一个六寸的派需要:(弱)中筋面粉200克,无盐黄油120克,糖粉15克,盐1克,蛋黄1个,30-45克冷水(冰水最好,酌情添加)。
冻硬的黄油切成丁,与面粉,盐、糖放一起,用手搓成细糠状,加蛋黄和适量冷水拌匀成面团,分成大小均等两份,分别放保鲜袋冷藏1小时左右。取出擀成两个圆薄片。一片垫在盘底,铺上煮好并放凉的馅料,盖上另一片面片。边缘捏紧。刷蛋液(或糖浆)。顶上切气口或扎孔。放预热180度烤箱烤约35分钟左右(20分钟后表面盖锡纸)。
做过不少水果派了,心得也有了一些。例如馅料最好选用鲜吃时口感不太好的水果来做。注意不是用不新鲜的,快坏掉的水果来做,而是那些吃起来比较酸,水分少,质地较硬的新鲜水果。这样的水果往往不受欢迎,价格也相应比较便宜,但用来做派却是很相宜。
有些水果,像红啤梨,野苹果这样明显汁液少,淀粉含量大的水果,可以事先不经过烹煮直接做馅。只要切块,加适量糖拌匀腌至出汁后,滤去汁水,再与少许面包屑之类的材料拌匀,就可以包裹派皮,送入烤箱烘烤了。详见红啤梨派:秋膘第一贴!
鲜吃时口感硬韧汁少,加热后却大量出汁的水果,就像这次的布朗李,最好事先经过烹煮收汁变粘稠后再用来做馅。而且最好搭配些淀粉含量大的水果一起。
至于派皮,貌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同样的配方和步骤,新手免不了将面团揉得过了头,或者多次擀制,重复塑形。派皮的口感和层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有了经验以后,面团的干湿拿捏得当,一次擀就,一次塑成,绝不犹豫啰嗦,一气呵成,派皮的味道自然不同凡响。香酥可口,与水果馅料搭配起来简直天下无敌!
越来越喜欢派,也可能是因为手熟,做得越来越好了呵呵!简便快捷,与a piece of
cake同理,as easy as
pie!而味道却从不令人失望。切一块水果派,泡一杯咖啡,看一场宫崎峻的电影,幸福的滋味莫过于此。
还是那句话:人生苦短,任何时候都要吃派!Always
have your pie! life is shor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