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挥杆理论的几点感想

(2010-05-06 21:51:16)
标签:

杂谈

55星期三

 

    最近看了几个博友的博文,有“在路上的人’,“有偿服务”、“周易高尔夫”、“Star”,他们各自从物理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去对挥杆问题做了一些分析。我看完以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想在这里谈谈。

 

    前一段时间曾经拜访过“在路上的人”师兄,他给了我两点启发:一是要去发掘自身的运动本能;二是认真对待任务导向问题。这些启发,让我最近花了大量时间进行了练习和研究。

 

    我认为高尔夫的挥杆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点:一个是如何增加杆头速度;第二个要点是如何能够方正的击到甜点;第三个要点是如何能提高重复性。我觉得不管是何种挥杆方式、何种训练方法,最终的目标就在于实现这三点上。

 

    提到挥杆,大家首先会想到杆头速度的重要性。的确我也认为杆头速度是决定球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转身式还是摆动式,本质上都是一个鞭打的动作,只不过是鞭打的方式有区别。简单的用双截棍和三节棍打个比方,转动式就好比是用双截棍,因为没有那么多环节,而摆动式就好比三节棍或是九节鞭,它的环节更多。但是不管用哪种方式,都是通过一个轴心位置的小运动带动实现外部的一个大的运动,以此来获得杆头的最大速度。而释放实际上是鞭打完成时的一个状态。在那个点,靠近轴心的部分不再向鞭头施力,通过快速的抽打,在那一点外力为零,加速度也为零,那么速度就达到了最高。这个过程如何在身体上实现呢?通过训练达到杆头最高速,找到鞭打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教练也有不同的方式。“在路上的人”师兄则更主张人体的本能反应,强调人对运动的本能,他觉得应该先寻找鞭打的感觉,然后再去完善动作。而更多的教练会先要求做动作,然后在过程中再逐渐体会运动的感觉。

 

第二点是如何方正的击到甜点。杆头的重心如果不在杆头的击球面上,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甜点?从几何的角度分析,甜点就是在杆头击球面中心的位置。那么,怎样才叫击中了甜点呢?我认为并不是说击中了中心的位置就叫击中了甜点。如果击出去的球不是方正的,也就是说杆头的重心和甜点的连线与杆头运动方向没有重合,那就不能叫做真正击中了甜点。比如说像Slice等情况,球可能击中了甜点,但是由于不是方正击球,所以球仍然不能叫做击中了甜点。这样的球仍然是没有距离的,只有当球和杆面接触时,与杆面的重心在同一条线上,同时又满足杆头运动方向也在同一条线上,这时才能真正的击中甜点。在这种情况下,球速才是最快的。因此,对于挥杆、击球来说,更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击中甜点的问题。即使挥杆速度比较慢,但是如果击中了甜点,球的距离也不会太差。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所有球杆厂家在设计杆头的时候,一定是做过成千上万次的物理实验,以便找到最好的点。目前我们常见的杆头,尤其是1号木的杆头,最大的容量是460cc,容量越大实际上重心点也越散,因此并不是趋向于一个点,可能是一个面,这样的话,甜点也相对分散,虽然容错率会比较高,但是实际上距离是会受影响的。所以职业选手他们使用的Driver的容量要比我们使用的460cc的杆头容积小不少,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甜点才会更加精确,反弹也会更大,距离才会远。要想更加精确的击到甜点,实际上对挥杆的动作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三点是重复性。我认为能够将球打得远是一方面,但是如果重复性不好,深一杆,浅一杆的,这样在下场的时候也不会取得好成绩的。要想有好的重复性就必须对上杆的动作有所限制,如果动作是游离的,没有控制的话,动作的重复性就会很差。所以教练常说的:胳膊要夹紧、身体要稳定、头不能动、沿着轴线旋转、平转等等这些要点都是用来增加重复性的。这样的动作虽然不一定距离是最远的,但是重复性是最好的。

 

我看到“有偿服务”提到的量子力学;“在路上的人”师兄提到双摆动理论等各种理论,而我只是简单的总结了以上三个问题而已。其实,从我们普通的高尔夫爱好者的角度来讲,太深奥的理论可能反而让大家感到迷惑。只要我们非常明确每一个动作的目的,那么大家可能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就会目标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提高挥杆的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