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 “踏莎行” 的由来

标签:
词牌“踏莎行”的由来历史文化 |
分类: 诗词 |
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
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 “踏莎行”。“踏莎行” 中的 “莎” 字读 suō
,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 读 shā 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格式来历
词牌格律
踏莎行
宋·晏殊(58字六韵)
上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下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
1.标准【踏莎行】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
2.特别注意四字句,是促韵结构,“仄仄平平”与“平平仄仄”是标准对仗,应首选。
3.如果将上下阕四字句替换“仄平平仄”句型,虽与【主韵律】一致,但与出句“降级”成对偶,是次选。
4.『』表示宜对仗或对偶;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比较原词谱:
格一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表示对偶)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
格二
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曾觌
前一篇:词牌 “雨霖铃” 的由来
后一篇:词牌 “菩萨蛮” 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