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牌 “踏莎行” 的由来

(2017-01-21 08:45:34)
标签:

词牌“踏莎行”的由来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词牌 <wbr>“踏莎行” <wbr>的由来
 
 
      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準创制。
 
  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 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 “踏莎行”。“踏莎行” 中的 “莎” 字读 suō ,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 读 shā 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踏莎行,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节选自《淮海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格式来历
 
      文人士大夫素有“流觞曲水”、宴饮作乐的传统——那本是春日里上巳节的祈福活动,祭祀已毕,人们环绕水畔而坐,将盛有美酒的酒器放在水面随水漂流,漂到谁面前停下,那人便将酒饮干。这一习俗兴起于魏晋,经唐宋不衰。
 
      这种春游方式传至北宋,除了饮酒,往往还需吟诗答对,所吟诵的题目大多为春日景致。溪水边春草融融,杂花散乱,轮到寇准饮酒吟诗了,寇准望着水边柔美的鲜嫩青草,脑海中浮现出唐朝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于是借着相似的意境吟道:“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词句毫不晦涩,不但描绘春光景色,也隐隐带有对于某位女子的思念,这样略显香艳的语句,正是宴饮时最能挑动气氛的。不但有文字,寇准同时也创作了曲调。当乐工问起这段词调的名字时,寇准欣然将之命名为“踏莎行”——词牌《踏莎行》的格式便由此确立下来。
 
词牌格律
 
踏莎行  宋·晏殊(58字六韵)
 
上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下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
 
1.标准【踏莎行】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
 
2.特别注意四字句,是促韵结构,“仄仄平平”与“平平仄仄”是标准对仗,应首选。
 
3.如果将上下阕四字句替换“仄平平仄”句型,虽与【主韵律】一致,但与出句“降级”成对偶,是次选。
 
4.『』表示宜对仗或对偶;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比较原词谱:
 
格一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表示对偶)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
 
格二
 
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曾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