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牌 “菩萨蛮” 的由来

(2017-01-21 08:47:21)
标签:

词牌“菩萨蛮”的由来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词牌 <wbr>“菩萨蛮” <wbr>的由来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词牌 “菩萨蛮” 原是唐代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曲名,后用为词调。作为词牌名,始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公元850年左右)。
 
      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 ‘菩萨蛮 ’。当时倡优,遂歌 ‘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相传唐代女国(位于下缅甸的罗摩国)来进贡,他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的帽子,身上挂满了珠玉缨络,称为 “菩萨蛮队” 。于是,有人制作出了“菩萨蛮” 词饰牌。
 
      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 “菩萨蛮 ” 。因此,词牌 “菩萨蛮”  中的 “菩萨” 与 “观音菩萨”  毫无关系。
 
词谱格式
 
例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白香词谱》作连)短亭。
 
词调作法
 
    《菩萨蛮》历来名作最多,姑举温韦词各一首,以见其作法。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温词全用比兴,纯由画面切换组织成篇。上片展示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位贵妇人,她躺在华美的居室中,然而内心孤独,只能做梦。每二个画面,或指她的梦中情味,或指她所思念的人,正在江上流连未归。从意象上说,"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二句是秾丽的,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则是清丽的,秾丽与清丽相间,两相生发,均更增其美。"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二句,是另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描绘了美人妆成的情景。而最后,词人给美人的头饰以一个特写镜头,以俨妆女子玉钗因风而动,暗示她的心弦正被什么东西拨动。温词的这一表现手法,后来在周邦彦、吴文英的长调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韦庄词则不然。起笔二句直接抒发感喟,"游人只合江南老"是对"人人尽说江南好"的翻转,"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是对第一层意思的解释,因为起笔是抒情的实笔,这里就要用渲染景致的虚笔。过片转入写景,写出江南女人之美,由景致入人事,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转接方式。结二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呼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仍是感喟,也就是说又由虚笔转入了实笔。全首词就是在实-虚-虚-实的转折之中,完成了情感的螺旋形流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