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淡定心(陈广胜《改变,从心做起》)

(2013-06-12 13:25:49)
标签:

1306

佳桐

心态

淡定

杂谈

分类: 佳桐心论

淡定心(陈广胜《改变,从心做起》)    淝水之战正酣,东晋大都督谢安却在会客下棋。当前方传来捷报,他不动声色扫了一眼,便继续埋头对弈。此战敌强我弱,举国皆绷紧心弦,客人忍不住问战况,只听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每每为谢安的风范、气度折服。当是时,苻坚率前秦八十余万大军南下,声势几可“投鞭断流”。而东晋区区八万兵力,与之对垒,近乎以卵击石。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身为主帅的谢安却泰然自若,是谁给了他这般底气?

    应该说,谢安的底气源于精神的强大,他比常人多一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顾名思义,淡定即遇事淡然、处事镇定。人生会遭遇形形色色的事,有顺利与高潮,就必定有磕碰和低谷。随着境况的变化,人的情绪通常起伏不定。只有修炼到家,才能宠辱不惊,永褒一颗淡定心。

    淡定无疑需要内在的功力。常言道:得意不忘形难,失意不忘形更难谢安那样逢大喜却气定神闲的,属非常人,但考验尤其来自于逆境。许多人平日举止安详,顺风顺水时稳健、持重,可一旦陷入困厄,简直像换了一个人,转眼间变得消沉、颓废。故挫折与磨难中的淡定更为可贵,也愈显做人的尊严。

    有一则趣话,讲下雨了,大家都赶紧奔跑,独见一人悠然踱步。旁人深感疑惑,只听他说:“急什么,前面不也下着雨!”这位“奇人”或许会被讥笑,可话里却不乏真知灼见。雨,反正躲不过,又何不随遇而安?同样的道理,厄运既然已降临,再多的焦虑、沮丧也无济于事,那何需庸人自扰,还不如让神经放轻松,干脆将之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好好咀嚼。

    人自从来到世上,就难以避免波折,包括谢安也有东山再起前的隐忍。但任何一桩事,凡已经发生,就没啥大不了的,毕竟地球照转、人照做。何况多数人预想的恐惧,往往比实际严重,以致并非困难无法克服,反而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所以,当淡定地看待现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通常发现:那些原以为难跨的坎,远没有想像中的难;只要下决心跨,终究是能够跨的。

    淡定心是对当下的坦然,更有对不如意的坦荡。万事如意是人们的良好祝愿,但万事不可能真的如意,遗憾本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而今天的境况无论好与不好,都只代表现在特定的时点,一切都将起变化。既如此,我们又怎能为一时显达而神采飞扬,或者为眼前憋屈而自寻短见?大家所经历的事,其实都是人生这曲大戏不断变幻着的片断,通常也是逃避不了的,我们又何必不淡定?

    究其本质,淡定源于参透生命的原味。生活自有甜酸苦辣,但所有的滋味最终都将淡却,只有空气、水和白米饭似的清淡,才是人之生命所需的基本味。真正的淡定者,总是对万事有着理智的判断,故而对人生格外豁达、宽容,既不会趾高气扬,也不会自怨自艾,乃至像古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若持这样的心境,人们一定可以平和地面对悲欢离合,从容应付世间纷繁的阴睛圆缺。

    淡定心不是对人生的消极承受,更不是对各种遭遇听之任之。淡定之“淡”,左边三点水,右边两把火,仿佛水火交融、阴阳相成的统一体。一半是“水”,好比一个人心如止水,始终保持清醒和稳定。但心如止水绝非心如死水,另一半是“火”,可谓一种能动性,蕴含了时刻准备着的力量。怀淡定心,看似静水无声,却有不可憾动的定见,它不光在某一些时点遇喜不狂、临危不惧,更难得的是一以贯之,总在波澜不惊中蓄势待发,从而牢牢把握人生的主动权。

    当然,每个人面对大喜大悲,内心总有正常的情绪反应。即使淡定如谢安,等下棋的客人告辞后,也抑制不住兴奋舞跃入室,竟将鞋底的屐齿都碰断了。可见,淡定并非淡漠,它需要强大的内心控制。这一份内心控制,绝非简单的个性使然,而恰恰体现一种追求和境界。淡定者非同寻常,寻常者总难淡定。没有相当的精神层次,人们无法如此驾驭自己的心神。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即志有定向,止于至善。可以说,淡定心也是知止心。一个人只有真正确立了坐标,才能分清什么该坚守,什么该放弃,并逐渐形成自在、从容的生命气质。反观许多人,之所以随波逐流、患得患失,正是由于心无定向。因此,有心之“止”,才有心之“定”;有心之“定”,才有行之“淡”。心存淡定,不可缺志向这根主心骨,惟此我们才能朝着目标,排除外界喧嚣与内心杂念的干扰,以“八风吹不动”的定力自作主宰,一路上坚持,最终迎来水到渠成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