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杨禹
今年确定的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数量已经完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负责人也表示,明年的开工数量会有所降低,怎么样来评价这样的开工数量和速度?
保障房的开工和进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确保科学和可持续。
对于保障房来说,建得快这并不是它的唯一的目标,更不是它的最重要的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恐怕无论是住的人,还是旁观者,大家都认为它的质量、它的公平分配是最重要的。
确保保障房的工程质量,恐怕不能再用先前所谓的笨办法。什么是笨办法呢?就是之前这一段时间,大家很关心保障房的开工率是不是真实,住建部的负责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说,这一点请大家放心,住建部为了真实有效地去保证开工率,确实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但确实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笨办法。比如说住建部自己直接派了60多个工作人员,到全国所有的地方,到了每一个县,把每一个保障房建设的工地都走到了,看得见摸得着地去把开工率去核实了。
但是,我们要确保1000万套,包括明年接下来的任务,这么多的保障房的每一套的建筑质量,派多少人都不管用了,那么就必须要用对于所有住房建设的质量的监督管理的长期制度来去约束保障房建设的质量,这个压力比建设的压力还要大
保障房除了要确保质量的这个压力以外,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是如何公平地分配,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一个退出的机制。
那么要想完成这个最重要的任务,我想需要两方面的努力,第一个,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要走在前面。在不久之前,住建部的负责人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们询问的时候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没有住房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相关的管理部门不掌握,或者说不能及时有效、动态真实地去掌握所有跟保障房相关的、要住进去的人和已经住进去的人,住进去的人是不是到了一定条件需要退出,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全部掌握的话,怎么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下的管理呢?
“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前,各界非常关心“十二五”规划里面在未来五年怎么提房价的问题。后来我们看到“十二五”规划以后,发现里边对房价问题并没有谈太多,倒是很强调要建设住房信息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才能够脚踏实地,才能有的放矢。
再有一个关键点是什么?管理好保障房,需要整个社会管理能够整体地创新。因为保障房的管理不仅是要管理住房信息系统里的数据,它更重要的还是管人。它不仅是管理,它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管理的层面,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管理,才能够在以住建部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当中,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管理数据到管理人,从服务到管理,能够实时动态地掌握保障房相关的所有情况,掌握社会的变化、人的变化、情况的变化,这才能够让我们从分配到使用到退出,都能够真正让它在阳光之下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