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管理财经 |
分类: 2012感悟 |
最近,一个朋友见面对我说,你怎么搞的,不是开会就是关机,老是找不到你!我半开玩笑说:我怕成为一个机器人。现在不是有“电子娃娃”了吗?我可不想成为一个“电子老头”。
广州近期发布调查报告:五成孩子用微博,超一半孩子有手机,七成孩子接触过ipad或电脑。82%的学生每天上网,84%的学生每天用QQ,80%的学生上网看视频。73.1%高校生从网络获取信息,59.9%的高校生使用微博。上海中远实验学校8岁的孩子说:没有ipad,我的生活变得非常无聊。到去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达10亿人,微博用户2.5亿人,网民5.13亿人。据说,到2015年,中国网民将达到8亿人。
有说现在是手机时代、微博时代、视频时代、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总之,是一个信息时代,一个信息化了的时代。我们每天生活在如潮水、如疾风般的信息之中,谁也逃不开这样一个信息生态环境,只好成为被动的受众,眼球被人家干赚,注意力被人家吸引,宝贵的时光被大量垃圾信息甚至是谣言、八卦所吞噬。其实,有很多信息我们不必知道。
碎片化的信息和思维,给本来就浮躁的社会人心火上浇油。谁还能静下来做学问、深思考。所有的基本功都被认为不重要,什么都可以“百度一下”,什么都可以“发个短信”,什么都可以“网上阅读”。人们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在退化,理性的力量被情绪的冲动击垮,有序的逻辑被混杂的表达挤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别指望会有什么大师出现。你不需要的信息,就象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一样,变幻莫测地缠着你。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这是个真理。你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要想使自己某项技能出类拔萃。只有靠自己的定力,逃离闲言碎语,拒绝一切诱惑,专心致志地把时间用在自己的目标上。一代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活到90多岁,一生70年潜心研究红楼梦,成就卓著。我想周先生不会什么事都关注,什么活动都参加,对所有信息都有兴趣。一定是管它春夏与秋冬,一心只读红楼梦。一定是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建树自己的知识大厦。一定是看到有关红学的信息才眼红,而对无关之事漠然处之。
最近,公司一个年轻的管理人员,写了一份东西,说她活了30年至今才感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三字经中的“贵以专”,就是“不知如何加强自己的阅读”,而且悔恨地说“堂堂一个本科毕业生,没有完整地通读过任何一本国内外名著”。正是受了她的启发,我才更加担心青少年一代,甚至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这个充满喧嚣、虚浮和杂芜的环境下,如何持守自己,所以写下了这篇《信息时代我们该怎么活》。怎么活?提问而已。不论什么境遇,都有人会把根深深扎入泥土,也有人愿做水面的浮萍。谁的生活谁做主罢!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