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娘炮”的不同看法

(2018-10-15 09:13:07)
标签:

男子汉

小女人

娘炮

阴柔

好勇斗狠

分类: 世态杂谈

近来,舆论对大陆影视作品中男主角“非男子汉化”倾向给予猛烈抨击,还给起来北方人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娘炮”。

应该说,大陆影视剧受琼瑶作品影响较大,“奶油小生”、“小鲜肉”形象大量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不像香港影视那样努力表现一种男子气,哪怕是一种野性或邪恶的男子气。其实,“男子汉”的界定,完全是一种主观价值和爱好的给予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男子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不一样的。

喜欢什么样的男性?阳刚的,还是阴柔的?大丈夫型,还是奶油小生型?这是女性的自由选择。他人越俎代庖。不论女汉子”还是“小女子”所能碰到的男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凡人。既是凡人,就会有弱点甚至有缺陷,社会都予以宽容和理解

我以为,如果一个男人遵纪守法,从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文质彬彬,即使缺少点阳刚之气,总比昆山开宝马车主浑身刺花,动辄挥刀伤人的人渣强百倍吧。《水浒》中最有“阳刚之气”的当属李逵,而他从来不分曲直,不问青红皂白,挥起板斧一味杀人。这哪里是什么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纯粹是杀人恶魔。

“文革”期间,“温良恭俭让”这些中国传统美德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谁越鲁莽,斗人越狠,谁越革命。那时的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不是“阶级斗争”脸,就是”假大空”的英雄形象。以至于一些受“文革”影响的老年人,如今到了国外,还蔑视规则,当众撒泼撒野,丢人现眼到国外。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提倡好勇斗狠,倡导的是温文尔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崇尚的男性是像贾宝玉、诸葛亮这样的白面书生。中国人从来就不喜欢生猛残暴的男人形象。这一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周易》和《尚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别形成了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崇尚和谐的文化源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老子的“以柔克刚”

现代人多数的工作都是劳心,而非直接劳力的即使是在生产线工作,也绝非四五十年前的劳动强度,多数工作是由“加工中心”完成的。甚至最需要人力的建筑行业,也由机械代替了大量人工是人工劳作

所以,我理解的真正的“男子汉”并非仅仅是高大健壮、英挺伟岸、相貌堂堂、线条分明、阳刚粗犷男子汉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坚毅果敢、豪迈洒脱、心胸开阔、风趣幽默忠诚可靠、言行如一、疾恶如仇、扶危济困、责任感强即使看起来外形比较瘦小,并无粗犷之气,也是真正的“男子汉”。

因此,舆论没有必要对影视作品中的男主角“非男子汉化”倾向大加讨伐。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才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