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个“地理盲”
(2018-10-03 17:01:08)
标签:
施耐庵地理大名府武松打虎生辰纲 |
分类: 水浒杂谈 |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框架的地理核心。但小说对梁山一带的地理描写却常常出错。比如,第69回,宋江说:“目今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一处是东平府,一处是东昌府。”东平府即今天的东平县,在梁山的东北方向,东昌府在今天的聊城境内,为梁山正北面。作为郓城人的宋江,距离这几个地方都不远,居然在家门口搞错了方位。
再比如,梁山派戴宗去蓟州打探公孙胜的消息,戴宗没有直接往北走,而是南辕北辙,在三天后来到梁山东南方向的沂山。
还有,“武松打虎”一回,小说写道“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武松从沧州南下清河,直线距离约180公里;而到阳谷,约280公里。小说作者居然让武松错过了故乡清河,去了阳谷,白白让他多走了许多冤枉路。
同样,杨志从大名府到东京汴梁为梁中书送生辰纲,路程也就三百多华里,无论从哪条路走,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海拔差绝不会超过100米。而书中的杨志却说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野云渡、赤松林等强人出没的地方。北宋时代东京(开封)与北京(大名府)之间,本应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哪来的险恶的山林?
至于景阳岗武松打虎,更不可想象。《水浒传》描写的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地区,海拔都不超过50米,是典型的大平原,没有茂密的山林,哪会有老虎的藏身之地?
再如小说描写公孙胜、杨雄、石秀所在的蓟州,属于燕云十八州,居然是辽国的城市。虽说两国是友好相处,但人员往返如此轻松,估计也不符合当时的情景。
20多年前,笔者几乎走遍了《水浒传》所提到的梁山附近地区,包括高唐、阳谷、大名、梁山、聊城等地。总想复原小说所描写的场景,但每每让我失望,这里的实际地理状况与小说的描写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水浒传》这样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却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地理差错,只能说明施耐庵根本不熟悉这一带地理,完全是主观臆想。不能不说是小说的一个缺憾。当然,文艺作品注重的是细节的真实,读者不能把它当历史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