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阎檀成为新疆“新八大家”后,是如何分配自己财富的?

(2018-10-21 15:32:45)
标签:

阎檀

为人仗义

经营有道

德兴合

北王平

分类: 赶大营篇

阎檀最初创业,得益于自己的表兄任某的资金支持。在阎檀最初“赶大营”的启动资金,都来自表兄任某

当阎檀创业成功后,曾向自己表兄任某加归还所借资金

但表兄弟说什么也不要本钱和滋息,称:当初只是想帮你,没有想过回报。阎檀见无法说服表兄弟,便将此借款视为入股资金。

他将自己的产业分为二十二股,两股作为“永逸股”留给自己,八股分给了当年借给自己纹银作本钱的任姓表兄弟。另十二股分别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弟弟,每人两个股份。有如此胸怀,如此仗义送出如此大礼,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持有“德兴合”股份的济美堂辅翼堂任树栋作为股东代表,参与“德兴合”重大问题决策。股东获得了丰满的回报。

那么,持有“德兴合”八股是什么概念呢?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每月可以分红800到900现大洋,是非常可观的收入。所以,原居住在武清北王平的任家,在天津市区购房居住。

其次,“德兴合”丰厚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经理、主管、乃至一般员工都获得很好的工资、奖金待遇。

先说经理。我大爷爷阎学廉(号介臣)曾任“德铭号”兰州分号经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算分红,每月工资170元现大洋。

乌鲁木齐“德生堂”经理谢维臣一家究竟积累了多少财富,我不清楚,但他在天津和平区宝鸡东道附近购置了一座三层楼。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天津因为我的二爷爷曾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德生堂”药店供职多年,与经理谢维臣关系很好,于是,二爷爷带全家二十多口人那时尚未分家,借宿在法租界的谢家,躲避战乱一个多月的小姑姑就在谢家出生。直到家人发现局势稳定后,陆续回到坐落在红桥区先春园的家中。

再说员工。以“德兴合”西安分号为例,听我舅舅讲,除了工资,“德兴合”给每个员工送0.03厘的人力股份,作为年终结算馈送。一厘股份究竟多大价值,我说不好,因为各企业股份计算方式可能不尽相同。以天津著名的敦庆隆布店为例,职工如果有一厘股份,年终分红就属于吃不尽,总经理是三厘股,那是非常高的待遇。“德兴合”总经理阎学仁(阎寿山,阎檀之长子)在“德兴合”占有人力股一份八厘

听舅舅介绍,当年职工非常看重这个股份,可见分红利大家很期盼的。另外,员工每天能吃到相当于富强粉的白馒头,四菜一汤,夏天还给员工购置西瓜,有专门列支的“西瓜费”。总之,丰厚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德兴合”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生意哪有不兴旺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