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孚骥
艾孚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2
  • 关注人气:6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真的视权贵如粪土吗?

(2018-10-26 08:53:23)
标签:

诗仙

韩荆州

玉真公主

权贵

唐玄宗

分类: 臧否人物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诗句,给人一种清高脱俗的感觉。似乎他视权贵如粪土。李白年轻的时候,确实豪情万丈。爱好云游四方,仗剑随身而行。结果在长安街上遇到了几个小混混,李白一时热血上头,拿剑把他们杀了,杀人后李白这才冷静下来,怕被官府逮着,立刻就跑,事后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件事,这便是《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其中有一句“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最为有名。李白直到临终时,也没想成为什么诗仙,他少年时给自己未来的定位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李白不仅想当官,而且想当大官。就想要入阁拜相,问鼎当朝。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我以为,以李白特有的豪放及不拘小节性格,如果作为御用文人,也许还能勉强胜任;若让他在内阁中处理繁杂的行政事务,他会搞得一团糟,根本无法在官场混。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李白最终在仕途上无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公元730年(开元18年),李白抛弃了虚伪的清高,在《上韩荆州书》的自荐书中,写下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名句,毫不掩饰地谄媚以求官做,寻求政治上的得意。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这一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经举荐住进了玉真公主的别馆等待接见。李白为此写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的诗。但玉真公主很忙,李白拜谒未成。

天宝元年(742),终于通过唐玄宗九姐玉真公主的力荐,被唐玄宗召进宫,作为文学侍从之臣。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所谓“蓬蒿人”就是草野民间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一旦得意,立刻自我感觉不得了。

“傲骨”自称的李白,为了成就一番事业,竟然选择给永王做幕僚,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或许,李白的第二个老婆说的对,在她眼里,李白就是一个放不下脸面,不分轻重的小男人!

当然,我们不能说伟大的诗人就不该有追求名利之心。他追求名利并没有什么过错。错的是他太过于追求名利,他做的事与他作的诗,背道而驰!李白想当官,并不是为了造福黎民百姓让天下太平,仅仅想满足自己的欲望罢了。李白投靠永王这件事,就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拿李白和杜甫比较,李白更像是战国时期的士人,做事只论输赢,不论好坏。杜甫,则更像是一个儒家圣人,他只想让祖国强大起来,人民安居乐业,就算自己冻死饿死都无所谓。杜甫他心系天下苍生,而李白只为他自己。

李白是一个功利心极强的人,他的朋友很多,但他是区别对待的。如果是在朝为官、有名之士,亦或是家有万贯的人,他写的诗歌便极尽赞美之词。比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但如果只是一介白衣,读一读他给杜甫写的诗就明白了。李白自己爱喝酒,醉酒后骂人打人,而且谁都瞧不起,稍一点不如意,便辱骂权贵,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也许这就是王国维先生在中国历史上四大诗人评选中,没选入李白的原因所在。

“四大诗人”与李白在文学成就上没办法比较。但是,屈原爱国、陶渊明脱尘、杜甫无私、苏轼潇洒豁达。他们这几个人无论作诗、做事,都没有忘记初心。无论命运如何不公,都不愿违背自己内心初衷。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这话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文章与人品就是并无关联。比如宋朝奸相秦桧、蔡京,明代严嵩,人们对他们的人品多有诟病,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是一流的书法家。

李白的诗,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比如《蜀道难》。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确实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因此被人们称为“诗仙”。

我喜欢李白的诗。但不太喜欢李白这个人,不喜欢他的价值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