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福建土楼——福建全境游之五

标签:
旅游土楼客家天地人卫星 |
分类: 旅游记事 |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产生于宋元,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当年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他们被迫辗转数千里,迁徙到福建,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这也是客家人的由来。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其中,代表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的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我们此次参观的正是华安的二宜土楼。我们中午吃饭时,就在村边的二宜饭店。至此,导游阿明就将土楼讲解任务交给了当地导游。
当年,这些中原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去解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出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而兴建土楼多数是富甲一方的人出资,全家族人居住。
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土楼的直径一般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庞大的气势及防潮抗震等优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
据导游介绍,美国曾用过人造卫星发现福建有多处圆形建筑。怀疑是隐藏的军事设施。为探个明白,还专门派间谍来福建实地考察。几经周折,他们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军事工事,而是客家人固有的村庄。土楼既有居住生活的功能,也有御敌的城堡作用。所有的土楼内都有井,保证了水的供应,如果再贮存大量粮食,土楼足可以抵挡几个月时间的外部进攻,是有效的防御工事。在和平年代,它的功能就大大缩水了。但却给中国地方文化,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现在土楼内所有楼房都被保护起来,不向游客开放,而且因为商业利益,土楼内设满了小商小贩出售当地土特产。游客只能走进天井,环视四周,体味一下客家人独特的文化。而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如摄影作品所表现的那样高大、壮观。这点与参观南京总统府的感受一样。在电影里、画报上看总统府门楼,显得高大、雄伟,但实地一看就没有这样感觉了。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我用指甲抠了抠土楼的墙壁,土质非常结实,特别是底层,基本都是石料所建,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坚固。即使今天看来,也算是个不小的工程。
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也有少数土楼是方形,导游说,我们家的房子就是方形的,待会儿我领大家到我家参观。方形土楼显然没有圆型土楼坚固。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即使发生了地震,也不会因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个奇葩。是最具特色的中国建筑。所以,我在选择福建旅游项目时,一定要有土楼。就是要亲自感悟一下土楼文化。领悟先人的建筑智慧。追上那久远的已逝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