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这样过夏天
(2018-06-08 11:14:56)
标签:
小巷聊天听故事青蛙骑手夏季 |
分类: 天津往事 |
聊天
五十年前,天津的各家各户都没有电视、空调,甚至没有电扇。夏日炎热难耐,而一到晚间,小巷却显得凉快许多。若搬把椅子选择平坦宽敞的十字街口,只要清风徐徐吹来,便可尽享东西南北的凉爽。任凭行人过往,不急不躁,非常惬意。
邻居们平时忙于工作和生计,只有在盛夏的晚上,才有充足的时间,沏上一壶花茶,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神聊”——谈古论今,交流逸事奇闻;感慨社会人生,彼此宽慰指点。甚至无拘无束地互相打趣、取笑,别有一番情趣。
聊天看似漫无边际,海阔天空,毫无目的,其实,通过聊天相互间可以交流大量信息,分享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增进邻里间的友情和了解,确实是夏日难得的享受。也是夏季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
听故事
孩子们最大的享受就是:吃过晚饭,打盆热水,擦洗干净汗津津的全身,坐着板凳或马扎,在阴凉的丝瓜棚下,一边听着聒耳的蝉鸣,一边听大人讲各类的故事。其中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其中印象较深的故事有《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秃尾巴老李的故事》、《青蛙骑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比如,“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说的是直隶(即河北省)一家姓李的中年夫妻,多年没子,这次媳妇产下一个肉团后,从里面钻出一条蛇,丈夫见了一惊,认为是怪物,马上用刀去斩劈,这条蛇飞快跑掉了,只是蛇的尾巴被斩掉。后来这条蛇跑到如今的黑龙江一带,化作一个小伙子,来到一老人家求宿,老人接纳了他,还告诉他可以在附近开垦荒地,种上粮食。老人天天下地干活,可是这个小伙子却不慌不忙,不去开垦荒地。老人催促说,几天再不耕种,就错过时节了。结果,夜里小伙子变成了一条黑龙,用鳞片很快将荒地开出来,还撒上种子,这一幕幕都让老人看到了。老人回到家,与小伙子说起他看到的情况。小伙子见已经无法隐瞒了,就如实托出,说他近日要与占据这里的一条白龙决斗,让老人帮助他。老人说,我没有任何武艺,哪能帮他的忙。小伙子说,用不着你去助战,只是为我在江边准备好150个馒头和几十块石头。在我们争斗时,如果见水中伸出白手,你就往水里扔石头,如果看见伸出黑手,就往水里扔馒头。两条龙打累了,黑龙伸出手,老人扔下馒头,黑龙吃了增添了力量;白龙伸出手,老人扔下石头,白龙吃了撑死了。
于是,黑龙就成了这一片水域的主宰。所以,后来人们在渡江的时候,艄公总要大声问询:“船上有没有直隶人?”即使船上没有直隶人,人们也会高喊:“有!”以此寻求黑龙对自己同乡的保护,得以平安渡江。
黑龙尽管对他的生父恨之入骨,但对他的母亲还是十分孝敬,每年在他母亲的忌日(阴历六月初八),他都要回到直隶省老家来祭奠。因为它是真龙,所以总是带雨带风,这一天一定要下雨。
由于没有图片、影像,我们只能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画面,却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
唱歌
由于天热,过早进屋睡觉也睡不着,索性在院子里扇着蒲扇乘凉。怕招蚊子,人们很少开灯,月明星稀的晚上,略微泛黄的月亮挂在天空,偶尔有白莲花般的浮云轻轻掠过,院中忽明忽暗,更是静谧,不禁让人想那首著名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优美的旋律。有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歌曲。
每天晚上,大街小巷总会有人引吭高歌,常常会引人围观。“票友”们属于“人来疯”,人越多越兴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一曲连着一曲,乐此不疲。
常常是这些高亢、优美的歌曲,把我送进了梦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