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有善于变通的历史传统

(2016-12-24 20:29:49)
标签:

变通

历史

规则

秩序

对策

分类: 中国文化

中国人有善于变通的历史传统。在我们的历史文献和文化中,制定规则者玩弄规则的事例屡见不鲜,还常常将这种变通视为智慧加以称赞。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有一个规律,赢家多是以“智”取胜。所谓智,不过是狡猾,是兵不厌诈。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没有规则可言。历史的经验一般是:讲规则的常常要失败,不讲规则者往往取得成功。中国人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在这种文化导向下,人们从内心就没有对规则的尊重,从小就盘算着如何游离规则之外而取得实惠。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征伐张绣。当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曹操立下军规,任何人不得践踏麦田,违者杀头。谁知,偏偏曹操自己所乘坐的马,因受惊奔入麦田,踏坏了一些麦子。这使曹操很为难。为严肃军纪,曹操故意做出要自刎的姿态,立刻被众将拦住,谋士郭嘉说:《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之意,丞相哪能自戕?曹操沉了沉说,既然《春秋》有这个意思,我先暂时免死。但为了严肃军纪,曹操以剑割下自己头发,掷于地,说“割发权代首”。这种以发代首的变通方式,可以说是古代刑罚变通的一个杰作。既维护了军令,又保住了自己的头颅。足以说明曹操的绝顶聪明。后来有些人却对曹操的这个做法赞赏不已,认为古人十分看重头发,把它视为与头颅同等的地位,所以剃掉头发的髡刑也是一种刑罚。髡刑虽然并不能给受刑者造成什么肉体上的痛苦,但把人的头发剃掉,却可以给受刑者的精神造成极大痛苦,这是一种精神的侮辱。到清初,统治者甚至将男性公民是否愿意剃去上额头发,上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并发出“是留发还是留头”的威胁。所以,作为一个丞相,能够以发代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中国人最讲变通。许多中国人认为,规则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限制死?如果有人坚持一丝不苟按照规章办事,不懂得变通,很可能被他人嘲笑太死板迂腐。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研究如何避开规则。做事情“不排队”,“不按规则出牌”在中国多数人看来,不认为是可耻行为。无论是官场还是在民间,这些人往往被许多人当作成功的榜样而效仿。奉公守法者,往往被看作不知通变的书呆子。这点,从民间流传的俗语中就可以看出,什么“规矩是人定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活人不能叫尿憋死等等。

善于变通不是坏事。问题是中国人大多数变通,不是为了进步,不是为了创新制度,而是通过改变社会已经实施的规则,为自己所用,实现自我利益。私利成为变通的惟一目的。变通的结果是用私人规则,取代公认的规则。于是一些变通规则的受益者,千方百计钻规则的漏洞或想方设法绕开规则。变通不仅破坏了权利、机会平等的基础,更为不幸的是破坏了人们对秩序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价值的尊重,伤害了人最为纯真的善良本质。对恪守规则,信守道德的人来说,变通规则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而且也是一种诱惑。致使其中一部分人也加入进来,把这种陋习奉为约定俗成的通行证,同恶相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