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字真经与“供养”(上)——对《西游记》部分情节的解析(三十二)

(2014-04-06 20:54:43)
标签:

徒弟

众生

奇方

供养

佛藏经

分类: 西游研究

唐僧在发现了无字真经后,觉得无字经难以在东土弘传,也难以向唐王交差。于是重返灵山面见如来,孙悟空不无愤怒地状告阿难、迦叶“掯财不随,通同作弊,”传了无字真经,拿回东土无用。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经不可轻传,也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于是教阿难、迦叶将有字真经传给了唐僧。

这时,在藏经楼阿难、迦叶依然向唐僧索要人事。请注意:阿难、迦叶从开始就不是偷偷摸摸向唐僧索贿,而是很直白地要人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切行为,甚至自己的一切想法,如来佛祖都了如指掌。毫无疑问,向唐僧师徒要人事是如来佛祖默许的。没奈何,唐僧只好献出太宗皇上亲送的紫金钵盂。阿难高兴地收下了,可在旁的众人都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一个个脸皮都被羞抹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西游记》的这段描写,为坚持小说作者批判佛教观点的研究者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断定:根本没有什么极乐世界,世间和宇宙根本没有净土存在。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也像人间一样充满了庸俗。通过“要人事”这一情节,暴露圣界的肮脏丑陋,嘲弄了佛教的虚伪。

传无字真经时,可以不要人事,而传有字真经却要人事。这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佛祖所说的,经不可空取,不然会“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在《金刚经》中,佛祖多次提到法布施的重要性,称法的布施要比用金钱和财物布施不知要强多少倍,所得到的果报也不知要强多少倍。那是不可思议的果报。特别是大乘佛教特别注重利他行为,佛祖为了说明大乘佛教的利他及众生平等思想,曾讲过自己曾舍身饲虎的故事,而小说中却说要把经书作为商品出卖,令人不可思议。小说这样描写岂不是与佛经的观点相互矛盾吗!

作为佛教的三宝,佛经是信徒的法宝,信徒对待佛经都非常敬重,不可有丝毫轻慢之心。正如如来佛告戒唐僧的:“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们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佛祖在传给唐僧师徒有字真经时,已经说明了因为东土众生,愚迷不悟,无字真经没有人能看懂,所以改为传授有字真经。最大的问题是传授有字真经,阿难、迦叶为什么要“人事”!

我们在第五章第四节已经提到阿难、迦叶作为释迦牟尼座下大弟子,是佛的左右胁侍,早已经开悟见性,得了正果,他们根本用不着所谓的财产。阿难、迦叶索要人事,实际上涉及了比丘、比丘尼的一个供养问题。

什么是供养问题?为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了解佛教寺院日常的生活来源。长期以来,中国佛教与西方基督教在国家中的地位明显不同。在中世纪,西方国家不仅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僧侣的地位甚至可以高过世俗国王的地位。教堂、修道院可以收十一税。即:国家法律规定农民要按照收入10%的比例上缴修道院税负。而在中国佛教寺院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待遇。佛教比丘和比丘尼也要生活,老了还要有人服侍,如果没有人来供养,就无法生存,无法保障正常的修行生活。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除了一些寺院有寺产可以有些地租收入,多数寺院靠居士和其他施主的供养,而不是靠国家财政支持。历史上,有些寺院的僧人,为了解决糊口问题,被迫去田间耕作,不这样就无法生存。而每天到田间劳作,肯定会使修行分心,与在家修行的居士相比,环境和条件强不了多少。作为寺院的比丘,就要供养师父;在家的佛弟子也要供养出家的师父。这是作为佛门弟子的义务。作为没有生活来源的比丘和比丘尼来说,也要有人应供才行。

当然,过于贪图供养也不行。释迦牟尼佛在《佛藏经》净法品第六篇中,曾作了一个比喻。说过去有五百个盲人来到一个大城,大家又累又饥渴,便令一个盲人在城外守护衣物。其他人进城讨要饮食。没多久,一个骗子来到守护衣物的盲人面前,问“为什么你一个人在这里?”盲人说:“我的同伴都进城讨要吃的去了。”骗子说:“你不知道,城里正在施舍衣食,各种宝物也随意可得。你如需要,我告诉你在哪里。”盲人说:我愿去。骗子将盲人带离这个地方,将所有衣物都夺走了。那些进城的盲人讨来饭后,骗子又对他们说:“你们遇到施舍大会了吗?”大家说没有。骗子说,你们将这些东西都放在这里,我将你们领到施舍大会的地方。盲人们将所有东西都放在一处,随骗子来到一个大深坑边,骗子说:“这个地方平整,有施舍大会,你们可以向东走,接受施舍的物品。”这些盲人当时就坠入大坑而死。

释迦牟尼佛对弟子舍利弗说,将来的比丘喜欢读外经,说法时,善于用漂亮的文辞,使受众听了高兴。恶魔那时帮助迷惑众人,障碍善法。如果有人迷恋声音语言和漂亮的文辞,再有人好读外道经,魔都迷惑,使菩提心隐藏起来。如果再有比丘修行佛法,令人产生疑惑,致使众人都不再供养比丘。这些比丘都是为魔所迷惑,覆障了自己的慧眼,只贪图利养,看外道的书。就如同群盲人被骗子所欺,都掉到深坑而死。我的各个弟子也是一样。舍弃粗衣粗食而追求大施舍,追求好的供养。因为追求世间的利益,而失去了智慧,最终只能是坠入深坑——阿鼻地狱。

供养师父有许多好处。能够培养自己的美德,能够得到师父的真功夫,从而早日成就,同时还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因为按因果法则,供养了师父,自己也必将受到供养,因为自己日后也必将成为师父,受到徒弟的供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