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孚骥
艾孚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2
  • 关注人气:6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字真经与禅宗(上)——对《西游记》部分情节的解析(三十)

(2014-02-16 20:56:48)
标签:

佛道

包扯碎

圣僧

阁楼

意思

杂谈

分类: 西游研究

无字真经与禅宗(上)——对《西游记》部分情节解析(三十)

 

唐僧师徒经过千山万水,经历十四个寒暑,终于来到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四众来到大雄宝殿对如来佛下拜,唐僧说,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佛祖让迦叶和阿难陀两个从三藏经中各检几卷给他们。当四众来到藏经楼取了卷经书时,因迦叶和阿难陀曾向他们要人事,使他们心中非常不快,但毕竟取到了真经,所以这个不愉快的小插曲谁也没放在心上。谁知当他们带着经书返回途中,白雄尊者从半空中伸下一只手,将白马驮着的经书轻轻抢去,悟空等急忙追赶,白雄尊者将经包扯碎,散落一地,唐僧师徒收拾完经书,忽然发现这些经书全都无字。

试想,唐僧师徒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取回的竟然是无字经书,一般读者读到这里,肯定会产生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既使唐僧这样最能忍辱、最有涵养的人都抱怨说:徒弟呀!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人们可能要发问:佛祖既然让南赡部洲的人路远迢迢来西天取经,此时为什么不把真经传给唐僧师徒,反要拿无字佛经捉弄他们呢?

其实,凡是会产生这些想法的,恐怕都是对佛法理解不深的人。小说里,如来佛祖并没有故意刁难过唐僧师徒。抢经书,是燃灯古佛一手导演的。原来,他在阁楼上,已经暗暗听到传经的事,知道阿难和迦叶将无字真经传出,便暗笑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于是便叫白雄尊者把无字之经夺回,叫唐僧师徒再来取有字真经。这本来也是好意。

无字还能叫“真经”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理解。既然是经为什么会无字?其实,只有认真领悟佛经,特别是研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后,才能够理解什么是无字经,才能明白“无字经”才是最高境界的经书。

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佛祖释迦牟尼每次说法,都与中国的孔夫子一样因人施教。他对弟子的教化,善于根据受众的不同情况施教,他会针对不同根器的人,说不同的经。对执空者说有,对执有者说空。对于能够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给予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摄受;对于懈怠不知精进的弟子,激励他上进;对于过分刚猛的弟子,则教以缓和。如果我们能够研读佛经,就能知道这部经是对哪一个层面人讲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悟性处于哪一层次,适合读什么样的经。悟性级强的人,可以读般若经,般若是讲智慧的经,如《金刚经》、《心经》。悟性略逊的人可以读《六祖坛经》。能得传无字真经者,自然是根基非常好,悟性十分高的人,但这样的人世上罕见。而如果有人相信有天堂地狱,那就读《阿弥陀经》、《地藏经》。正如第一章所介绍的那样,这些净土宗的佛经,非常适合文化水准不太高,悟性一般的大众阅读。佛的思想,总的来说,是五蕴皆空的。但大多数人不会有这个智慧,许多人的思想就是迷信,怎么办?所以佛就干脆来个以迷破迷,顺应众生的观点而说有天堂地狱,有六道轮回,有前世今生,这就是一种方便。虽然是一种方便,但如果修行人能够一如既往地精进修学,最后也能破迷开悟,获得大智慧。殊途同归,到那时修行的人同样也不再迷信了。

《金刚经》是无字真经的理论基础。在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中,释迦牟尼的弟子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得到正等正觉的意思,就是没有得到什么正等正觉吗?佛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须菩提,所谓得到正等正觉,就是乃至没有一点法可得,所以才叫作正等正觉。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中,佛祖释迦牟尼对弟子说:如果执着了非法的相状,也就是执着了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永生不灭的相状。所以不应执着于法,也不能执着于非法。佛明确告诉弟子:佛法告诉了人们修行的方法,当大家懂得了方法后,连佛法也要抛弃。所谓抛弃佛法,就是不要执着于法,不要执着于“圣”。

六祖慧能说:“一切万法,仅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场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与外著境,忘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只是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

上述引文的宗教含义是:世人的本性原来清净,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的,具有佛教的高级智慧,只是由于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覆,不能自我证悟。如果得到佛教道德、学问俱高的僧人的教导和帮助,生起佛教智慧,一旦去掉妄念,内外明彻,就会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