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废铁
(2014-02-03 06:47:39)
标签:
根本指标任务救兵游动 |
分类: 朝花夕拾 |
我上小学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战备需要,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拾捡废铁活动。每个学校都有拾铁指标,学校又把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级。
那时的学生中,很少有独生子女,远没有现在孩子娇贵。拾铁活动从来没有老师带领,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完成。我当年是班干部,自然肩负起组织责任。
学校附近是居民区,没有废铁可捡,只能到工厂比较集中的地方去寻找。出了校门,我们沿着西青道向西走去。在一家金属制品厂附近,拾到了一些冲压后留下的零星铁片下脚料。走到煤建东大道,穿过京沪铁路,顺着小路,来到一片小树林。
太阳从树叶的缝隙中撒下斑驳的光影,小树林显得很幽暗,除了小鸟的鸣叫,非常寂静。不远处的池塘,波澜不惊,只有浮游生物在水面游动。池塘边,有附近工厂倾倒了一些工业垃圾,同学们从土堆里拔出了不少铁丝、螺丝之类的废铁,装到布兜里。
在这个宽阔的小树林里,同学们很自然玩耍起来,隔着池塘,相互用土块投掷对方,不时引起哈哈的笑声。
二十多名同学经过一个多小时寻找,仅拾到了十几斤废铁,远远没有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大伙儿心有不甘,盘算着回来的路上继续寻找。
当同学们路过十间房附近的一个街办企业时,发现大门口堆着许多车床工作留下的铁刨花。可这里紧挨着工厂传达室,不好下手。几个同学交换着眼神,乘传达室值班人不注意,拉起铁刨花就跑。铁刨花团太大,相互间犬牙交错,连在一起,根本分不开,只能是几个同学一起拉着铁刨花走。铁刨花与地面摩擦的声响,惊动了传达室里一位胖乎乎、矮矮的中年女职工,她冲出屋门,一边跑,一边呼喊着:“快放下,快放下。”但她实在太笨拙了,根本追不上学生们的脚步。只得回到厂里“搬救兵”:“不好了,咱们的铁刨花都让几个半大小子给拉跑了。快去追吧。”当年轻的工人跑出来后,早就不见人影儿了,只得放弃追赶。
几个同学跑了一段距离,估计没人再追赶了,才放慢脚步。由于大伙儿都没带手套,结果刘世起同学的手让铁刨花割破了,鲜血流满了手掌。同学们让他快放下废铁,按住伤口,来到离这里不远的卫生院治疗。同学们一共凑了几角钱,给他挂号,医生清洗伤口后,用弯针给他缝了四五针,最后又用纱布进行了包扎。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外科小手术,至今记忆犹新。
如果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家长与学校间难免一场官司。而当时,人们都缺乏法律意识,医院又属于公共医疗单位,孩子看病费用,除了挂号费,一般都由父亲单位用俗称“三联单”的票据支付。所以刘世起同学割破手这件事,学校老师都不知道。
由小学生自己完成拾铁任务,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学校组织的许多活动,客观上确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是因拾不到规定数额的废钢铁,为完成任务,不惜顺手牵羊,几乎可算偷窃了,这对孩子们的成长肯定会产生很大负面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