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三)隋唐以后佛道两教的相互融合(上)

(2012-05-24 20:32:58)
标签:

吕洞宾

三界

道教

佛教

佛性

杂谈

分类: 西游研究

    道教摄取了佛教的名相术语

    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是鼎足而立的。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的追求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

道教认为:人经过修炼后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很多信奉道教的人,出发点是想追求长生不老。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无论任何人和其他生物,有生就有死,从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物体。这一点,道教远没有佛教对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的规律的认识更清楚。佛教认为人死亡是必然的,死是一种“轮回”,人死不过是在这个世界肉体死亡了,而可以往生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样就给人一种希望,死后可以生活到极乐世界去。佛教在人的生死问题上应该说是唯物的。它的解释远比道教的说法更有说服力,更有吸引力。修炼可以延缓衰老不假,但不管怎么服药怎么修炼,人和生物都有消亡的时候,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如何摆脱生死,这是古代哲人始终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教合一是唐宋时代宗教思想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吕洞宾、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等著名道士。由于吕洞宾在宋代的广泛影响,宋代形成的全真教南北宗都吸收了吕洞宾。全真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北宗创始人王重阳,建立起他们与吕洞宾的师承关系来。在道教与佛教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道教在建构自己的辨思哲学时,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法和范畴。晋隋唐的道教学者如陶弘景、陈抟、都是学富五车,对儒释道研究造诣颇深的学者。他们借佛教的名相术语阐扬老庄的思想,进而使老庄思想根据宗教发展的实际需要得以提升,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东晋起,随佛教之盛传,道教开始大幅度地摄取佛家之说,以组建自家教义体系。佛家的三界、五道、轮回、因果、天堂地狱、劫灾等学说,或被原封不动地搬进道经,或略加改造而成为道教的东西。和佛家一样,道教经典也说众生由自作善恶业的因缘,轮回于三界五道中。如《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说:“众生死时,形灭而神移,皆缘其生时所作罪福,至彼五道之处。何谓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地狱之道,四者饿鬼之道,五者畜生之道。”这种说法与佛教六道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道教的五道缺少了佛教的阿修罗。佛家说众生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道经则说有花、化、胎三种生;佛家说三界有二十八天,道经则说有三十六天;佛家说有八大地狱,道经则说有九幽地狱。道经说善恶报应,亦略同佛经,如《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说,今世作帝王国主者,系因累劫修斋奉戒、广种福田、不瞋不恨、设大斋醮济度有情,命终生天,受天福尽,下降人间;“若作帝子王孙公主王妃者,从历劫修善、多种因果中来”;“破斋饮酒食肉者,后生饥寒作饿身”;“毁坏经像及轻慢,后生虫癞脓烂形”;“诽谤三宝并訾毁,后生无告猪羊狗”。偈云:“罪福如影响,吉凶若车轮,为善得善报,为恶受恶缘,皆自蒙其福,莫不由本身”。明显属于效仿佛经。

佛教有“佛性说”。道教有“道性说”。把宇宙本体作为某种抽象的本质来看,不是佛教的独创,《道德经》把“道”确定为万物的最高境界。道性即指人性之“自然”。佛性说逐渐成为佛学主流思想。其谓“佛性”,是指“真如法性”,即抽象的宇宙本体。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六朝到隋唐,道教大讲道性说,确实接受了佛性说影响。但道教并不在本体论意义上,而是在修养论方面接受了佛性说。魏晋六朝,道教奉行外丹学说,其中虽有修炼身心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只在于以清静不动之心神迎受永恒不朽的道。道教主张以常清静心识性体道,即是把常清静心作为常清静之道作同一体来看待的。在早期道家看来,常清静、自然而然乃是道的最根本特性;在道教看来,人心能常清静,自能识道性。道教在讲求道性说时,也讲求道体说,还讲心与身的一致,不象佛教天台那样舍身求性。道教的道性说不仅仅吸收了佛性说,也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说。儒家讲尽心知性知天,基本立意是主张从一念之初的本心达知本性。

道教信仰宗旨也从注重肉体长生不死上升到超出生死、“与道合真”,接近了佛家所倡的解脱、涅槃。此所谓超出生死,指永不堕于三界五道的轮回。传为钟离权授吕洞宾的《钟吕传道集》,在述说众生轮回堕落的可悲情状后,指出:“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常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勿使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矣。”继承钟吕道统的全真道,更是极力渲染做人之苦,说功名富贵如同幻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