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
(2012-05-06 19:16:36)
标签:
冉阿让深泽县《悲惨世界》沙威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我第一次读雨果的著名小说的《悲惨世界》,不是在天津,而是在河北省的深泽县。这里有个小故事。1978年夏天,我与车队的赵师傅去河北省深泽县给农民工拉粮食。当时,国家还执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农民工没有商品粮的购买指标,不能在城市里买粮,所有日常吃饭,只能自己解决。这就我们必须到深泽县拉粮食的原因。因为提前已经知道到那里要休息一天,附近估计也没有什么值得游览的地方,我就在单位借了刚刚出版不久的小说《悲惨世界》,好在闲暇的时候阅读。
车子到了深泽县乡下后,我们就被安排在一个大队干部家。这里虽说是农村,但环境非常干净整洁,比县政府招待所毫不逊色。唯一不习惯的是,这里的厕所与猪圈相连,大便池下,是用砖垒的一面斜坡,人在排便后,粪便自然就滚到猪圈里。问题是,如果猪在下面等候也就罢了,这只大白猪只要听到有人方便,马上凑过来,虽说它不可能爬上来,对人构成任何威胁,但大白猪在大便池下恭候,让你内心惴惴不安,非常不爽。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屋外下着蒙蒙细雨,我与赵师傅没事,就倚着被垛,看起《悲惨世界》。赵师傅说,我先看下册,然后再交换。我说那多不合适,赵师傅说我看书没问题。
刚看开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小说主角冉·阿让因为养活姐姐的小孩而偷面包被捕,20年后出狱。走投无路的他被主教收留,但他却偷了主教的银器。3个警察押着1个男人。米里艾主教大步迎上前去,微笑着对警察说:“他是这么说的吧?‘那是留我住夜的一个老神父送给我的。’……他说的全是真话。”
他转向冉阿让,温和地说:“又见到您,我真高兴。但是,银烛台不也送给您了吗?您为什么不把它也带走呢?”
冉阿让浑身发抖起来,好像快要晕倒似的。主教说:“再见吧,我祝福您。请记住,这一家的门,不管早晚,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开着的。”
面对这位以怨报德的冉阿让,主教米里艾却以德报怨。明明知道他有过前科却留他过夜,好心招待他用餐却被他偷走银餐具。当警察将冉阿让抓来让他指认时,他竟然说这些银器“是我赠送他的!”并还以银烛台相赠。就这么一句出人意料却又非常真诚的话,解除了一场警报,平息了一场官司。主教米里艾就是这样平和与自然,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解释。但是,这一切对于冉阿让来说,心灵上的震撼该是多么强烈!它比加刑、镣铐、鞭打都强烈千百倍!米里艾博大的善德唤醒了“罪犯”冉阿让的良心,再造了他的灵魂,感召他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以无私的牺牲精神积德行善一直到老,十年后成为小镇镇长和成功的商人,实现了自身价值,完成了精神的洗礼。
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一心要重新捉拿他归案。而他这时已爱上他工厂里的女工芳汀,并应承了照顾她的私生女的重任。一方面是改恶向善的冉·阿让,另一方面是相信人一旦失足便终生堕落的警长,两人之间的纠葛与较量推动着全剧的发展。最后,一心维护法律尊严的沙威警长发现冉·阿让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他一心维护、执行法律的职责,推动着他一直追拿冉·阿让,直到最后,在法律和人情面前,他选择了为法律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意放过了冉·阿让。冉·阿让在好事做尽之后,看着自己收养的女儿与男友手挽手幸福的身影,快乐地笑了,然后在孤独中默默死去。
阅读《悲惨世界》,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在我们过去的宣传中,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而作为传教士,不是虚伪的,就是作为文化侵略的代表,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一句话,传教士和神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其实,根本不是这样。阅读《悲惨世界》,完全颠覆了我对天主教的认识,完全颠覆了对职业宗教的认识。
阅读《悲惨世界》,我从中得到莫大慰藉。冉·阿让的经历,使我懂得道德的巨大力量,一个人受到仁爱的感化,完全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这些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积德行善会播下善良的种子,将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
阅读《悲惨世界》我可以感受到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人道牺牲精神。默默地总结出一条做人的起码准则,那就是:要行善,不作恶,当你不能行善时,也不要作恶;说真话,不说假话,当你不能说实话时,也不能说假话。
阅读《悲惨世界》,使我知道了小说居然可以这样结局。从此之后,我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及古典小说的兴趣大减,我感到那种大团圆和简单的因果报应圆结局太肤浅了。缺乏震撼人心灵的力量。
可以说,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之后,对我内心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使我领悟了法国宪法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