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清东陵地宫(上)——清东陵概括

(2011-11-20 19:01:29)
标签:

景陵

清东陵

孝陵

神路

顺治皇帝

杂谈

分类: 旅游记事

在河北省遵化县县城的西面的崇山峻岭中,有中国古代帝后规模宏大的陵墓建筑群,埋葬着清代第一帝顺治孝陵、第二帝康熙景陵、第四帝乾隆裕陵、第七帝咸丰定陵、和第八帝同治惠陵。共计五个皇帝,还有后陵4座,妃陵寝5座,公主陵1座。

我到清东陵参观游览要在10次以上。除了我们曾在1989年暑假期间组织本系统的员工分批到清东陵游览外,因清东陵离天津仅150公里,交通便利,凡外地同行来天津,我们都要安排客人到东陵参观。我不仅要充当司机,还要负责全程的导游工作。由于多次客串导游,所以我对清东陵的整体情况,包括当初建陵时的一些故事典故耳熟能详。以南京下关区的客人为例,他们在参观了清东陵之后,印象非常好,第二批来津的客人,点名要游览清东陵。

在东陵五座帝陵中,顺治的孝陵建陵最早,也是清东陵的中心。据说,顺治皇上进京登基后不久,就开始选自己的陵墓之地。他要在北京附近选墓地,不回盛京沈阳了。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时,发现了这个郁郁葱葱的昌瑞山,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这里,山前有一块平地,前面还有小罩山,非常符合中国选陵地所需要的避风避水的要求。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成了清帝的万年吉壤。然后下令,将陵寝2500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坟墓全部迁移。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陵园。

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后代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两侧为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

入关后的清朝皇帝此时在河北的遵化和易县营建了两处帝王陵墓地,距北京东部的遵化便叫东陵,距北京西部的易县就叫西陵。由于雍正皇帝在易县建了泰陵,如果乾隆在父亲的陵墓旁边建陵,那后世子孙势必纷纷效仿,遵化东陵的孝陵、景陵将日远日疏,因而被冷落了。为了平衡两陵的关系,乾隆帝决定在孝陵、景陵附近选择自己的陵址。乾隆还作出硬性规定,即若父葬在东陵,则子葬在西陵;若父葬在西陵,子就应葬在东陵,依此类推。并且,乾隆唯恐哪位子孙像他父亲雍正帝那样另立门户,再整出一个什么新的南陵或北陵来,于是,乾隆帝又作出专门的规定:皇帝驾崩,不葬东陵即葬西陵,不能再选新的陵区了。

清东陵最外面的第一个建筑是石牌坊。这座“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做工细巧,刻技精湛,石雕图案非常精美,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岿然矗立,经受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

由于后来所修的道路不是从石牌坊,沿着神路开始的,而是从接近神功圣德碑楼附近开出的一条路,这样,游人就很难看到陵区的全貌了。但石牌坊被电视剧《西游记》移花接木,作为外景地,成为了唐僧告别唐太宗,准备离开长安去取经的一个镜头。如果观众注意看,就能发现这个秘密。

我在为外地同行讲解时,每次都开车尽量沿着神路旁的土路行驶,这样就可以使客人能够看到清东陵的全貌,完整地看到清东陵的整体格局。当然,我也有十年左右没到清东陵了,不知现在道路是否又发生了变化。

神路是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在10多里路的神路上,大红门内东侧是更衣殿,为当时祭陵人换衣之所。

绕过自然影壁山(金星山),神道两侧排列石像生(就是人们俗称的石人石兽)18对。由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组成,都是一立一卧,错落有致。每座石雕像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古朴粗犷,雄浑、朴拙、威武,突出写意风格,气度非凡。另有文臣、武将各3对,忠心耿耿的守卫着皇帝的陵墓。800多米长威武雄壮的队列,使神道圣洁、庄严气势非凡。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

顺着神路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七孔桥。这座桥并不长,型似长虹,两侧安设石栏板126块,石望柱128根,最奇妙的是它两侧的栏板是用一种特殊质料的汉白玉雕砌而成,倘若轻轻敲击会发出金钟、玉簪一般美妙和谐的声音,因其所发声音与五音相似,也被称为“五音桥”。

往北是重檐九脊的孝陵圣德神功碑楼,楼内有赑屃(传说中龙王的第九子,力大无穷)背上驮着用内立用汉、满、蒙 3种文字镌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的石碑,记载着清朝定鼎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丰功伟绩”。碑楼外面四周各竖华表 1个,在华表的顶端,各坐着一个象龙一样的小动物,名字叫“犼”,又叫“朝天犼”两个向北望,两个向南望,寓意:望君出、盼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即要走出深宫,去体查民情,也不要贪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这与天安门前的华表寓意着同一个意思。

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

大红门旁还有顺治皇上母亲孝庄太后的陵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