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饮茶(下)——饮茶的讲究
(2011-06-02 19:23:53)
标签:
王安石杭州虎跑泉茶叶四川饭馆艺术享受 |
分类: 谈天说地 |
中国古代文人饮茶,对茶质、茶型、茶具、水质和环境颇为讲究,他们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享受,通过饮茶,表现自己高尚文雅的品格。
茶叶分有多种。有的的茶形一般,条索松散,色泽暗淡,似乎并无可取之处。但打开杯盖,杯中茶芽舒卷,袅袅轻雾升起,间中氤氲丝丝兰芷清香,入喉有毛峰的感觉,但在舌根处及至喉间回味,那种醇香清雅悠长,韵味无穷。有一次同事从黄山捎来的菊花茶(并非用菊花熏制,而是将茶叶编制成菊花的形状)就是典型的毛峰茶,属于这种回味无穷的高档茶叶。我不善于饮酒,也品不出酒质的优劣,但却可以比较茶叶品质的优劣。
饮茶除了要有优质茶叶外,好茶要用好水沏。否则会使名茶大打折扣。如果用杭州虎跑泉的水泡西湖龙井茶则堪称双绝。龙井茶茶型美、色泽翠,香郁绵长,而虎跑泉水,具有清冽甘美的特点。两者相配,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明清时期,皇上饮茶都是选用玉泉山的水。只有这样优质的泉水沏出的茶,才能保持茶叶的上佳味道。
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小说中,说的是王安石曾叮嘱苏东坡在三峡取中峡水,可是苏东坡因为疏忽,船至巫峡时,忘记了及时取水,最后只得在西陵峡取了江水,但马上被王安石识破,并讲了不同地区取水,煮茶时的不同形态。我没有机会做此试验,估计没有小说写得那么神奇。但用过去的海河水或黄河水沏茶,肯定效果不佳。这些水源因遭污染,自来水公司会加入大量的漂白粉消毒,再好的茶,也无法喝出茶的香气。如果用直接饮用水冲茶,这种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后的水,没有任何异味,同样的茶叶,马上使人感到上了等级。
好茶还要有好多茶具。好的茶具可以保持茶水明亮纯净,茶香爽口。广东、福建饮“乌龙茶”,用一套磁质或陶质小茶壶、茶盅泡饮,非常精致。江浙一带一般用带盖磁茶杯直接泡饮。江苏宜兴地区盛产紫砂茶壶。这种茶壶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即可泡出茶香,又无熟气,茶色清澄,味道纯正。
如果几个好友相邀在优雅的茶室,一边聊天,一边品茶,观赏着嫩绿的茶芽叶在水中轻柔地徐徐舒展开来,碧绿的茶汁慢慢浸出的过程,确实令人赏心悦目。此时,一股天然的醇香,随袅袅飘逸的轻雾漫溢开来,慢慢享用淡绿的醇香无比的茶水,完全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优雅的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下,怀着平和、敬慕的心情品茶,才是饮茶的高境界。饮茶文化在日本发展成为茶道。喝一次茶要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露、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洽、、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领悟岩韵、尽杯谢茶。
他们以品茶艺术款待宾客,讲究“和、敬、清、寂”四个字。和就是人和;敬是对人尊敬,爱人之心;清是清净、幽静、心静;寂是闲寂、幽雅、去欲、冥思。日本人把饮茶发展到了为更高的境界。如果心浮气躁,“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光,那是牛饮,根本无法体味饮茶的艺术享受。
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人们把品茶看作是一种精神生活,称之为“叹功夫茶”,工余饭后,摆开茶几,把茶叶塞满陶茶壶,用开水一冲,泡出茶色,然后,主人按来客身份或辈分,将极小茶杯轮流斟满,宾客可以慢慢品叹茶香。
四川人尤其爱饮茶。早晨起来清肺润喉一碗茶;酒后饭余消食除腻一碗茶;身心疲惫提神解乏一碗茶;亲朋好友聊天说话一碗茶……城市里遍布大茶馆小茶摊。全国最大的茶馆“华华茶厅”就坐落在成都市,它有三厅四院,一千多个座位。
在天津的一些正宗四川饭馆就餐,可以看到一些身穿中式服装的服务生,潇洒地拎着铜茶壶,“唰唰唰”蜻蜓点水般地将客人面前的盖碗茶沏满,却无一滴水星溅出碗外,有的服务生还会在客人头前像耍魔术般地将铜壶转一圈,动作之麻利,让人惊叹不已。当然,头一次就餐的客人难免会一惊。
其实人生也如茶叶,历降植、摘、焙、烹煎熬,最终能得到一种最真实,本色的回归。学会将自己变成茶叶,在苦涩、醇和、清香、甘甜中去完成一生的真实和坦荡。茶带给我沉静,使我抛却了烦恼、幻想和恐慌,我淡然面对自己,心中有物眼中却无物,只见夜是那么蓝,星星是那么亮,闭上眼去感觉,又是安然、纯净、开阔、无垠的世界,啊!世上竟是这么安静美丽,夜空竟是这么纯净如水,次时此刻我想起了白居易在《咏意》中写到的:“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本文最初发表于1998年6月19日《红桥报》,此次博主又作了补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