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内两聚会 文友同学诉衷肠
(2011-02-22 21:59:46)
标签:
三木武夫宋体《醉翁亭记》《兰亭序》《西游记》 |
分类: 世态杂谈 |
本来博主今天计划发一篇《西游记》研究的博文(有意识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博文岔开),但看了三木武夫、野谷幽兰两位老师图文并茂的博文后,觉得还是争取“主动”好,别再让老师催促,便草草写一篇交稿。
日前,接到亦师亦友的野谷幽兰邀请,约我于2月20日到贵府与众位网友及书画界朋友相会。考虑到我尚在工作岗位,常常身不由己,无法保证时间,特意将时间安排在星期日,令我非常感动。我高兴接受了邀请,提出只要不是单位有临时特殊任务,保证届时出席。
按理说,我不胜酒力,又天性愚钝,毫无艺术细胞,艺术家“泼墨挥毫比丹青”,我充其量当个看客,角色似乎有些尴尬,但我很看重文友之间的雅聚。这种没有任何功利,无需拘谨客套,不用看客人的眼色,不用说那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废话,又没有必须喝多少酒的压力,这种聚会令人心情轻松愉快。另外,这种聚会还是向各位老师请教学习的好机会。所以我欣然前往。相信,当年晋朝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文人雅集,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情形下产生的。我喜欢的恰恰是这种氛围。
与众老师谈天说地,评点艺术,臧否人物,畅所欲言,非常尽兴。吃罢午饭,各位老师大显神通,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大朴先生画了一张自己最擅长的银星海棠,为聚会生色不小;西画功底深厚的津沽二少当场创作了两幅生动漫画,恰如其人,幽默风趣。周醉天献上自己的书法作品。因恰逢野谷幽兰夫人六十大寿,故以李颖逊先生为代表众书法家们写出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榜书“寿”字,文友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野谷幽兰夫人祝寿。最后,由大朴先生、三木武夫老师和李颖逊先生合作了一幅松寿图,使聚会气氛达到了高潮。
下午4点多钟,我起身告辞。原因是要赶另一个聚会。
这是中学部分同学的聚会。这种聚会虽说每年都举行,但今年不同的是,邀请到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戴希英老师。这是我们毕业36年后的第一次师生相聚。从1975年毕业分配后,与老师工作在一个系统中,但多年没有回母校。有一次到母校办事,顺便看望了戴老师。戴老师非常高兴,言谈中问起我怎么这么多年不来学校。我低声说,学生辜负了老师的教诲,无颜相见江东父老。马上受到戴老师的批评:不要这样说,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有什么无颜相见?其实,有我这种想法的同学不止我一个,我们私下曾多次议论过。虽说我们没有衣锦还乡的虚荣心,但总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什么建树,有些惭愧。这也是我们师生多年没有聚会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班是戴老师到五十一中学任教后接的第一个班级,所以他对我们这届学生印象最深。这次我们9个同学与班主任聚会,喜欢艺术并且演奏键盘乐器非常好戴老师,放弃了原订的听著名音乐会的机会,师生一起回忆起当年的一桩桩往事、趣闻。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饭厅始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一些过去比较调皮的同学,这次主动向老师道歉,老师却非常大度。想一想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正处于文革后期,老师作为“臭老九”,管起这些十五六岁顽皮的中学生肯定花费了不少气力。
戴老师的业务娴熟,多年来始终是高三语文的把关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受到同行的敬重,可谓桃李满天下。但他丝毫没有轻视自己的学生,无论他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平易近人,这使学生们对他更加敬重。戴老师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对我们每个学生进行摄影,自报姓名和联系电话。他还提出希望多联系同学,争取明年让更多的同学都能聚会。因为我们年级的好几个班级都组织起来了。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现在,我们都已过天命之年,早已无求无欲,宠辱不惊,心静如水了。能够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快乐。无论是网友还是同学交往,都是那种脱离了权钱交易等低级趣味的真诚交往。我最看重的正是这种真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