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寓意(2)—— 取经前的孙悟空曾经是一代妖王
(2011-01-20 17:39:05)
标签:
孙悟空《西游记》大闹天宫宋体花果山水帘洞 |
分类: 西游研究 |
有一点要提醒读者注意:悟空从出生以后,生活就自由自在。绝不像20世纪中叶一些评论家所说的受到所谓“封建专制压迫”他向菩提祖师学成一身本事,回到花果山过着非常逍遥快乐的生活。他在龙宫表现得非常霸道,白白拿了人家定海神针这件宝物不说,还威胁龙王赠送全套甲胄,临走时还骂了四海龙王。天庭从来没人惹他,没有压迫他,他却主动向天庭挑衅叫板。后来孙悟空被“招安”到天庭,偷蟠桃,盗仙丹,这总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吧?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天庭开宴会没有请他!后来,天庭请来如来佛祖降伏他。在擒获孙悟空之前,如来佛曾问他为什么滋事,他称要让玉帝让位于他,由自己做皇帝。他那极度膨胀的欲望和私心可见一斑。其实,这就是普通人得陇望蜀,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心理的真实写照。由此看来,《西游记》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孙悟空敢于反抗天庭的主题”仔细看看悟空取经前的所作所为,他和“反封建”根本挨不上边。而所谓孙悟空“反封建”不过是评论者自己的主观臆测,根本没有理解《西游记》作者的寓意。
另外,孙悟空学道归来,重回花果山,已经成为一代妖王。笔者这样说,可能令十分喜爱的孙悟空的读者难以接受。孙悟空怎么会变成妖怪了?其实,小说已经写得非常明确,只是由于小说作者并没有以谴责孙悟空的口吻叙述这段故事,所以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如果读者没有读过原著而只是观看过电视剧,那就另当别论了。电视剧《西游记》根本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读者如果认真阅读《西游记》的第3回,就可以清楚地看清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孙悟空学道回到花果山,剿灭了混世魔王,惊动了满山的怪兽,如:狼、虫、虎、豹、象、狐狸、狮、狻猊、猩猩,各种妖王,共七十二洞。又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这些魔王结为兄弟,整日讲文论武,弦歌吹舞。我们只要看出孙悟空究竟与哪些人物结为兄弟,他的身份就一目了然了。
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尽管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但逃避不了照妖镜,摆脱不了二郎神及其细犬的围困,原因是只有妖怪才怕照妖镜,而孙悟空当时恰恰就是一代妖王。
《西游记》27回描写孙悟空打死白骨精之后,唐僧曾责怪他滥杀好人,孙悟空说自己在花果山水帘洞做妖魔时若想吃人,也总是先将自己扮做金银、庄台或女色,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内,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阴天时没吃的。
我们再看小说28回,这一回说的是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听到小猴诉苦,说从您美猴王被擒拿到上界,猎人便拿着硬弩强弓,黄鹰猎犬搜山,我们只得隐藏在洞府巢穴,不敢出来。即使这样,仍有被猎人打死,拿去剥皮剔骨,当作下饭食用;有的被扣的叫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敲锣打鼓玩耍。孙悟空听罢大怒,让小猴们把碎石头准备好。这时,有一千多猎户都架着鹰犬,拿着刀枪上山来,孙悟空口内念念有词,吸了口气,吹出一阵狂风,将碎石乘风乱舞,把一千多人马打得粉碎。孙悟空对群猴说:“自从归顺唐僧作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死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孙悟空让群猴扒下猎户的衣服洗洗穿上御寒。读者可以看看孙悟空在失去了约束之后,所作所为与妖怪残害人有什么不同?
在小说第74回,孙悟空曾对前来报信的太白金星说,自己在花果山时,“当年也曾作过妖精,干过大事。曾因会众魔,多饮了几杯酒睡着,梦中见二人将批勾我去到阴司。”这是孙悟空又一次承认自己曾作过妖精的事实。当然,按照五庄观镇元大仙的说法,孙悟空是个太乙散道。有些神通和手段,但毕竟不是“正根。”因此在被唐僧从五行山解救出来后,归依了佛门,才走上正确道路。
想想历史上的那些占山为王的草寇,他们造反有几个是出于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无非是想自己当皇帝,起码要使自己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当然,他们造反的起因,大多是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压迫,生活不济所致。而孙悟空放着自由的生活不过,屡次践踏三界法律,争名夺利闹地位,贪嗔痴怨没有停止的时候。为了一己之私而闹得天翻地覆,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生灵涂炭,完全是由于的自己野心、贪心、痴心、妄心引起的。这样的人能称作“反封建的斗士”吗?大闹天宫前后的悟空根本不值得称赞,而是应受到批评,那是一个恶性膨胀的私心。而取经以后的悟空才是值得赞扬的。此时他多了忠心,真诚,义气等可贵的品质,是一个逐渐长大,逐渐成熟,懂得为百姓着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