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悟空的寓意(1)—— 一个原生态的人心

(2011-01-05 18:47:41)
标签:

孙悟空

马来

宋体

《西游记》

花果山水帘洞

分类: 西游研究

前些天,好几个网友提到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究竟象征什么的问题?孙悟空与五行究竟是什么关系?现在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写成博文,供大家讨论。弄清楚孙悟空的寓意,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西游记》这部小说,也有助于理解佛教教义。

《西游记》小说是从孙悟空出世写起,这个因日精月华形成的石猴,无父无母,没有任何牵制约束。他发现了花果山水帘洞这个“仙山福地”之后,就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想突破个人能力的限制,怎么办?就去西牛贺洲学道,经过三年时间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神通广大。这样他来去自由了,想到哪儿就到哪儿,首先突破了空间对他的局限,突破了个人能力的局限。实际上描写出人的心理,谁不希望自己能够上天入地,来去自由,没有任何空间上的障碍,这是人类的幻想,也是人类的追求。

接着,小说又写孙悟空学成后回到花果山为妖,本以为从此可以无忧无虑快活一生,突然又有了忧愁。他发现人是会老的,会死的。这怎么办?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空当中,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如何突破时间对他的局限?为了摆脱阎王老子所管,躲过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他到阴曹地府销了记载他的生死簿,从此不再受阴曹地府管辖。终于超越自然规律的局限,获得绝对自由。长生不老同样也是人生与生俱来的愿望,不仅秦皇、汉武这样有作为的帝王有这种想法,普通百姓也期盼自己健康长寿,尽可能多活一年,多活一月,甚至多活一天,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是人的天然禀性和天赋本能。

通过这两段介绍,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理解了作者的寓意,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刻画,就是写一个人的人心。孙悟空一出世,就要求绝对的自由,要突破空间限制(上天入地)。在西牛贺洲学道,孙悟空实现了无限空间;还要突破时间限制(长生不老),在阴曹地府销了记载他的生死簿,实现了无限时间。

笔者以为《西游记》前七回的描写,是借助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写出了凡人的心,写出人类普遍具有的得陇望蜀的欲望,写出了人心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极度膨胀的表现。刻画出了一个没有受到文明熏陶的原生态人的形象。

但是,人还是需要接受教化的。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当孙悟空“漂洋过海”找到师父后,师父问他姓什么,他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罢了,一生无性。” 孙悟空正是缺少教化,所以才会无视各种规矩和秩序。在花果山,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要与玉帝平起平坐。这是人欲无止境的典型表现。孙悟空被天宫招安,官封“弼马温”后,负责饲养管理天河御马,见了玉皇大帝,从来没有什么三跪九叩,只是站着打躬回话,自称“老孙”。后来因为嫌官小,而大闹天宫,被擒后装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内,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冶炼,成功从八卦炉逃出,又继续造反,提出了“皇帝轮流做”的口号。结果,被请来的如来佛祖所降伏,压在五行山下。对于这种没有经过教化的原生态人,必须让他知道什么是规则和秩序。必须让他明白:一旦触犯了规则,就将受到惩罚,并在惩罚的过程中学会自觉地遵守。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有精神信仰,有精神的提升和畏惧。只有这样,人的行为才不会放荡不羁,才不会道德失范。

孙悟空直到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这颗极度膨胀的心才算定下来。正像小说回目写道的:“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所谓“定心猿”表面上看,定的是孙悟空,实际上定的是人心。古代人们喜欢用马来形容人的心,如: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心猿意马等等。许多读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孙悟空在天庭官为什么被封“弼马温”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不是玉皇大帝为了安抚孙悟空,满足孙悟空的虚荣心,给他安排这个没有什么权力的小官?或是作者信手安排的?其实,封孙悟空这个官职是颇具匠心的。“弼马”的寓意表面上是看马,实际上是将人心将人的意念控制住。后来孙悟空所以又造反,恰恰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他不满意这个小官,因此大闹天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