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辽东第一山——千山
(2011-01-01 18:48:53)| 标签: 千山宋体《鹿柴》佛顶乐山大佛 | 分类: 旅游记事 | 
如果你没有到过千山,是无法想象出以“钢都”享誉全国的鞍山那光秃秃的矿区旁,竟会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重峦茂林,这便是被国务院一九八三年命名为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千山风景区。
千山号称999个峰峦,享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的美誉。当你穿过宽阔的正门,沿着上升的石路行走时,一溪清澈的泉水从你身边流过,你就会感受到山林独有的沁人心脾的花香,就会领悟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寺院、道观会选择在这里作为修行之地了。
行至无量观,千山美景渐入佳境。无量观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观,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名无梁观。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依山而建,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建有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及三官庙、大仙堂等建筑。许多游人在此敬香,所以庙内总是香烟袅袅,人流络绎不绝。……
从无量观出来,沿着山路继续向北前行,树木越来越茂密,有时只能听到同伴的说话声音,却看不到他的身影。这时,你才能领悟诗人王维在《鹿柴》中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特有意境。当游人无法继续前行,停下脚步等待排队的时候,便是来到只有一人能够通过的“夹扁石”景点。最初,不知是谁发现了这个通道,并给它起了这么形象的名字。“夹扁石”是天然形成的石缝,长 4米,高3米,宽近半米,这是千山一绝。不管胖人瘦人,游人至此,都得侧着身,双手摸着石壁,要“夹一夹”,蹭着穿过黑黝黝的通道。也算是旅游中的一件趣事。
走出“夹扁石”,眼前立刻一片光明,场地豁然开朗。一块如馒头形状的巨石映入眼帘,上面刻着“一步登天”的大字。巨石上垂下的挂有钢环的铁链,弹跳力强的小伙子可以借助铁链攀上巨石。俯身远眺,雄奇壮观的千山美景尽收眼底,真可谓“一步登天”。
继续前行,便来到小黄山风景区。这里虽然没有黄山的壮观、俊逸,却也林木葱郁,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可谓一步一景。有一段路,就如同西岳华山千尺嶂,陡峭的石阶仅两米多宽,左右全是石壁,一条树根从石缝中钻出,恰似一条青蛇伏在岩石中……
这时,人们就来到了“天上天”景观,值此举目远眺,满眼碧翠,群峰争奇,使人确有置身天上之感。略作休息,疲惫的人们无力向千山海拔554.12米的第二峰“五佛顶”进发,多数沿着玉泉寺返回。体格好的游客,可以继续向五佛顶景区前行,这是千山开发比较早的风景点之一。在当地还流传着“登不上五佛,看不尽千景”和“山高不过仙人台,庙高不过五佛顶”的说法。从1990年修建了长781米的空中索道后,经过7—8分钟的运行时间,就直接把游客送到了景区的4/5处。但如果坐缆车直上“五佛顶”,则无法游览前面介绍的景点。同样是遗憾。
 
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弥勒坐佛,也是千山的“名片”,它位于千山著名古庙之一的"南泉庵"对面山峰上,佛身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10米,头宽将近12米,耳长近5米,五官清晰,四肢俱全。大佛左手五指分开,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压在右腿上。大佛坐东面西。据考证约是1亿年前形成的。这一世界奇观可与乐山大佛相媲美,为中国三大巨佛之一。
虽然两次到千山旅游都未能游览千山全貌(据介绍游览千山全貌起码要3天),颇为遗憾,但即使这样的走马观花,也足以让我追忆一生。
(此博文最初发表在1996年7月19日《红桥报》,此次博主又略作补充。)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