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台无线电收音机的故事

(2010-08-07 19:32:19)
标签:

电匣子

无线电收音机

短波

日本

分类: 朝花夕拾

我的童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我们家比赵本山说的小品略微强一点,家用电器除了一台不锈钢电熨斗之外,还有一台日本产三灯无线电收音机,至于是什么品牌的收音机我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由于当时的消费观念,认为电熨斗太费电,在我的印象中电熨斗没有用过几次,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锈斑。家长熨衣服一般都是使用铁熨斗,在炉火上烧热后,再熨烫。而这台使用了多年,已经陈旧的收音机却每天开启,播放着歌曲、曲艺,如《洪湖水浪打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还有新闻。因为年少,收音机说的是什么内容,当时我并不很理解。真正使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小匣子里为什么会有人说话?是不是里边蹲着一个小人?所以,在屋里没人的时候,我好几次偷偷挪开收音机,想看看里边的小人,可是透过五六个带圆眼的后机板,除了看到几盏亮着的灯以外,就是铁块,哪有什么小人!每次查看都让我失望。

说起这台收音机,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家长说,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家住在天津红桥区太平街后的九道弯胡同。有一天,一个人带着收音机来到我家院落,推销这个能说话唱歌的电匣子。作为从农村刚搬到城里不久的家人,被这个玩意儿深深吸引住了。可没过几天,家中便失盗,损失很大。家人都怀疑是推销电匣子的人以推销电匣子为手段,为偷窃提前“踩道”。

1928年我家搬到离此不远的先春园大街,可当时院子里还没有电线,家人出钱购买了外皮包有紫色花布的橡胶皮铜线,不光为了照明,家人都没有忘记“电匣子”,于是,几乎每家都购买了一台收音机。时间大约是三十年代中期。

在当时,收音机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特别是“七七事变”之后,天津成为沦陷区。作为不愿做亡国奴的国民,心系国家兴亡,特别想知道政府发布的信息,以及国家抗战的真实状况。

 敌占区所有的报纸都受到管制,只能看到经过日本人审查通过的消息,这就使消息来源受到很大限制。而通过收音机的短波,却可以收到来自重庆的消息。所以,每天晚上下班后,家长都聚集在收音机前悄悄听短波广播。后来,日本军人挨家挨户检查收音机。我家也不能幸免。他们打开收音机后,调试波段,然后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你们的收音机有毛病了,我们要修一修。”过几天,他们送回的收音机,再也无法收听到短波波段了。

这台收音机使用到“文革”时,已无法正常收听,杂音太重,听不清楚,又没有任何修复的价值。这时,我心灵手巧的大哥自己组装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于是,这台收音机终于走完了四十年的生命历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