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学者的重大创新----《货币迷局》读后感
(2012-07-08 23:23:46)
标签:
蔡定创货币迷局信用货币虚拟经济股市股票 |
分类: 读书 |
读了蔡定创先生的《货币迷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受益匪浅!
蔡先生是IT业出身,但学习经济学有很高的天分,后来做投资似乎也颇为成功,然后就写出了《货币迷局》。蔡先生有自己的博客,草根网的是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168,新浪的是http://blog.sina.com.cn/Cdch,一直在宣传他的思想。老实说,过去我没怎么看,看了也没懂。但后来看了一些人参考了《货币迷局》的思想,写了其他书和文章(如叶楚华的《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搞得好,一两年;搞不好,两百年!)》,简要评说:叶楚华文笔极为生动,但有些观点我觉得是错误的),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觉得有必要买一本,因为它应该极具启发性,含有中国人原创的经济学思想。
看了之后并不后悔,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有两个:
1、让我对信用货币有了深刻认识。蔡定创先生认为:货币有三个阶段,先是实物金银货币,然后是金本位货币,也就是以黄金为后盾的纸币,然后,则是完全脱离黄金、国家强制使用、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纸币。我认为相当有道理。因为很显然,现在所有的纸币都是第三种纸币,由于以国家信用作担保,所以叫信用货币。自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以来,世界完全进入了信用货币阶段,蔡先生认为,信用货币的最大特色,是政府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随意调节信用货币量(而在金本位体系下则不行),这导致信用货币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货币,对当今经济和金融产生极为深刻和深远的影响。而目前的所有书籍,所有学者,都对此缺乏深入论述。因此,绝大多数人(包括经济学家),认识不到货币的本质已经变化(从金本位货币变成信用货币,货币不必含有任何价值,而纯粹以政府信用做担保),从而产生极大的误导和思维混乱。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其实,金融教材也讲了现在是信用货币,但对货币本质的变化,我还没发现有谁比《货币迷局》论述得更加全面和深刻。这是我国民间学者的重大创新!并引起了我长时间的深思。仅此一点,我买这本书,值了!
2、让我认识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例如,股市的涨跌,会引起人们观念中财富的涨跌,从而引发实体经济消费的涨跌。股市中的财富是虚拟的。虽然我以前也知道这一点,但蔡先生的论述,同样让我想了很多,我发现我以前绝对低估了股市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
比如:一只股票有1亿股,每股10元,市值10亿元。由于某种原因而大涨,哪怕换手率很低,但涨到了20元。也许主力在期间动用的资金不超过2亿元,就轻易把股价从10元拉到20元,但这个股票的市值,已经从10亿到了20亿,增加了10亿。也就是说:动用2亿元真实货币,就可多产生8亿元的虚拟财富!这在实体经济中是不发生的。
那么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对人们心目中的财富会有什么变化?又会怎样影响人们的行为?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以前我就想过,但现在想的绝对比过去多得多。
这两大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在我看来,本书毛病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点也不系统,一些关键问题讲解相当模糊(比如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产生双倍的损失?我始终无法理解)。
2、有一些错误。比如第81页的公式4-5,我认为就是错的,那么后面建立在之上的所有推导,也都是错的。
3、不是一本严格的学术书籍,所以很难进入正归学术圈。所谓严格的学术研究,就是所有数据和引文,都要有出处,并且这些出处也都是严格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也就是在“根红苗正”的学术体系下产生的文章或著作。这样才会让专业学者认真研究。作为民间学者,蔡先生似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写的书既不像畅销书,也不像严格的学术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对信用货币、虚拟经济的论述,还远不全面深入。比如虚拟经济,作者只讲了股市,我认为房市、艺术品市场,都可以深入研究,还有期货和外汇市场,是不是虚拟经济?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对这些,结合信用货币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本书的价值将提高很多。
总之,本书硬伤很多,算不上一本严密的著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但是,本书极具启发性,我获得了上面的两大收获,已经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因为:花几十元就买到两个重要启发,两大醍醐灌顶,等于在我原本意想不到或忽略的地方打开了两扇窗户,绝对值了!我相信,当我读过明斯基的《稳定不稳定的经济》后,对经济、货币和股市,我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