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日记(三)

(2009-11-28 15:25:15)
标签:

教育

感悟

文化

分类: 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三)

教育,应当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传道受业”者,其所传所授不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品质,以及教师身上所特有的气质、人格魅力。

教学环节中,教师才是真正的中心。一个教师面对少则30多则70个学生,若要求教师面面俱到,若要求教师兼顾所有学生——即使只兼顾大部分,都不可能。即使把全班气质相同的学生分为4类或5类,进行分类教学也是相当困难的。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不恰当的。

以教师为中心,用教师高深的文化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将学生凝聚在其周围。若此,时日渐久,学生各方面定有长进。

                                                         09、3、15

我国今天的教育,首当其冲是提高中小学生(一至九年级)的思想品德素质。

                                                         09、3、16

今日教育改革,应当把改革师范学校纳入其中。今天教育的种种弊端,依我看,根源有一大半是在师范学校。

                                                         09、3、20

教学,只教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注意人格之培养。一种教育,培养不出人格高尚的人,就不是一种好的教育。

                                                         09、4、1

何谓高尚人格?尊师,孝。

                                                          09、4、5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一数学题!数遍之后学生仍然不懂。教师愤然:“我上学时,老师讲一遍就会了!”不料,一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教你的老师真厉害。”教师哑然。

                                                           09、4、8

我们学校的老师,竟连中国历史朝代顺序都搞不清楚!有一位教师竟然说东汉在西汉之前,更有教师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金、西夏。如此,可见起文化素质。

                                                             09、4、10

我与本校教师谈天,偶提及《周易》,说起八卦,他们便说我迷信;谈及《金刚经》,他们说我是疯子。有一位老是劝我少读书,他说:“书读的越多,就越接近岳不群。”我无话可说。

                                                             09、4、20

我鼓励学生多看书,全体学生齐声说:“数学老师说了,读书多了会成为书呆子。”

                                                             09、4、20

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阅读的习惯在15岁以前培养不好,以后就很难再培养。

                                                              09、4、22

读书非常重要!人不读书是不行的,不进行广泛阅读的人一定是粗鄙的人。那么,小学生应该阅读什么书籍呢?童话故事集可以读,历史故事必须读;散文小品可以读,诗歌必须读。

                                                              09、4、25

具有阅读能力的4——9年级的学生,应该读古人的文章,至少不能读当代年轻人的文章。这些年轻人的文章充满浮躁气。

鲁迅小时、冰心散文和诗歌,严文井的童话故事、安徒生、格林的童话,范文谰等人的中国通史都很适合4——9年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读。《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一类小说是不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的。

                                                                09、4、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日记二
后一篇:教学日记(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