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谋

(2012-05-19 20:40:17)
标签:

孙武

桂陵之战

七国之乱

春秋战国

孙膑

分类: 兵法浅窥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笔者按: 
  很小的时候就对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读关于战争、关于用兵的书籍,跟同龄人玩得最多的游戏似乎也是诸如此类的。现在终于有机会谈谈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就是说 战争乃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和国家存亡的重要领域和根本问题。在战争中,要想尽可能地打胜仗,而不被敌人打败;要想在每一次战争中都取得胜利,就必须做到 “知彼知己”。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孙子为后代的军事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实在、很有效的标准。他认为在分析敌我双方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道、天、地、将、法。道是指君主的政策和路线能否为人民所接受,能否使人民心甘情愿地与君主同生共死。天是指天时,就是用兵时的天气变化情况。希特勒进攻苏联莫斯科的时候便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想通过“闪电战”的方式速胜,却忽略了苏联的寒冬天气,以至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而使德国无敌的神话被打破。地是指地利,就是用兵时地形、地势等情况。将帅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要考察将帅是否具有足智多谋、言而有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等素质和能力。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军需供应等情况。只有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方面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由此进一步判断出哪一方可以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有好的谋略家,不等于战争就一定能胜利,关键还要看这种好的谋略思想和巧妙的战术方法能否被采用。历史上由于统帅拒绝采纳好的谋略而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汉“七国之乱”中,吴王的失败便可作为典型。当我们能预知战争胜负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被采纳时,就一定要果断地选择离开,否则后患无穷。明智的谋略家是决不会遗祸于自身的。

    很多时候,我方可能处于不利的态势,陷入被动之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寻求战争的胜机呢?高明的军事家总是善于制造条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为己方找到取胜的种种有利因素。孙子说,“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时需要用各种方法欺骗敌人。比如,明明能征善战,却要对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本来要攻打远处的目标,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敌方的不足和缺陷,采取各种措施对敌人施加影响而取胜。如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它上当;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它,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它,使它丧失警惕性。战国时齐魏“桂陵之战”,孙膑即用兵书中“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的思想迷惑了庞涓,赢得了这场战争。

    战争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在战斗中使用哪一种战术,取决于变化中的条件,因此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拘泥于书本和思想保守的军事家注定会惨败,“纸上谈兵”的赵括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文:付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