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yumiko
自从当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走红以来出现了各种水平的无厘头风格的电影,至于这一后现代文化来也算是拥有了很大的消费群体。随着近几年香港电影的一蹶不振无厘头电影也缺少了他本来的讽刺和自嘲,更多的只是仅仅局限于娱乐大众的层次上,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跟当年那部《大话西游》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的《大话西游》公映以来票房惨淡,但是自从将这部电影拷贝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后成为了电影学生研究影片的台词对白、经典解构和巡回式结构等文学上的意义,所以当年的后现代无厘头他所处在的核心区域是各大院校的莘莘学子。一种面向年轻人的艺术形式自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这种后现代的艺术形式也必然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逐渐退却。至于这部《嘻游记》可以称得上是无厘头电影走向没落的牺牲者,一味的追求娱乐大众,而忘记了电影的真正初衷。
扭曲自己
“山寨可以有,但不能多”,王晶导演对于时下山寨无厘头电影的一个总结。一个当年玩配乐的钟少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电影导演,这也是一般导演的成长历程。这趟浑水不好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导演乐此不疲的奋战在战斗第一线呢?那还不是为了那点票房,喜剧片永远是大众喜欢的电影形式,随便一个剧本找几个演员,拍出来往各大院线一放肯定就会有很多耐不住寂寞的观众去看,看完你还没有任何埋怨,因为人家是无厘头。兴许是你水平不到欣赏不了,但是现在的无厘头片子已经不再有对社会的讽刺了,没有任何的内涵,它只是为了让我们的脸为之一笑足以,然后拿钱走人。《嘻游记》虽然表面看似很强势,受到了90后的追捧,但是对于这部烂片来说他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记忆,记住!一定不要用韩国人狰狞的脸去博得观众的淡淡一笑,扭曲自己虽然是无厘头中要遵循的原则,但是原则中还告诉你在嬉笑谩骂中体现社会价值。
打闹也可励志?
之所以我们喜欢电影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体验我们生活中不可能经历的历程,我们可以伴随着故事的发展来体会人生的意义。这部《嘻游记》中我们看到了属于当下的元素,求职、求学,虽然荒诞但是现实题材。不过我们在这样一种现实题材中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的讽刺意味,大脑中可以励志,在我看来是在打闹中可以理智罢了。虽然徐峥是近几年国内演技十分不错的演员,但是对于扭曲自己,夸张自己,讽刺自己这种表演还是有点稚嫩。这种次文化现象不可能成为电影的主导,他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消退。只为求一时快乐,这种不负责任的电影必将成为无厘头时代消亡的替代品。拿了钱就想走,不要以为电影是公共汽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感谢快乐大本营
“快乐如风,飞到你面前,让我们看见晴朗的天”这是九十年代末快乐大本营的结尾曲,当年的快乐大本营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但是如今一帮综艺节目主持人联手演电影的确有点无厘头。虽说有一个大陆版吴君如谢娜,但是至于杜海涛何炅等人纯粹就是鄙视我们观众智商。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大杂烩,不管情节与情节是否有联系就直接往上按,我就想问问做剪辑的同学是不是剪辑完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呢。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人!已经老掉牙的台词在用电影的方式演出来,我们现在终于体验到当年的黄健翔是多么的慷慨激昂,像黄健翔这样的职业精神你们怎么不学习一下,人家可是脱口而出,而你们呢,不知道把剧本改了多少遍改成这么低俗的。无厘头不等于低俗,它是一种文化范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无厘头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商业大潮侵袭之下,没有几个导演可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拍自己想要的电影。所以现在回头想想,像贾樟柯,张元这样的导演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多么的宝贵。拍电影不只是票房,还有我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