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yumiko
这个片子不是茶余饭后的调侃品,是平实得让人感动的艺术品,酸酸的喜极而泣的感受。一部把原版小说发挥到极致的电影,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中无法体现出来的光电声的完美演绎。
社会上有多少事情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多少肤浅的幼稚的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人们。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与不堪。看《高兴》慢慢地去读这个加厚装订的社会书。我们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有流言蜚语,有羡慕嫉妒恨。连眼见的都可能是掩饰。哭要掩饰,有时候连笑都要掩饰。这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开放式的接受一切接受“房奴”“二奶专家”“雅蠛蝶”。
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靠收破烂为生,身上却丝毫没有看到底层社会劣根性的影子。高兴没有处在生活无序的状态,他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想造个自己的飞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会做梦,不切实际的梦,但是他努力。从中看到了电影的文艺范儿,其中夹杂着许多经典电影里面的情节,虽然有些相似但是导演运用其中显得很自然,同时也表现出了原著作者贾平凹对于西安的热爱以及对于这片土地的爱恋。虽然对于贾平凹我认为这种对于人物的塑造没有王小波那样的潇洒,但是在对于整个环境的描述上还是有很强的功力的。
片中的人物塑造是之前原著贾平凹先生塑造好的,你只需要找几个看得过去的演员来演绎就足够,对于片中的每个人物来说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收入。所以对于低收入的他们来说自然是社会的中下层,在这种阶层下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情感才能够最真实最纯粹的展现给我们观众,从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认同。他们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是整个社会中最普遍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发生在他们身上,总有很多事情让这些小人物很无奈,感叹社会的残酷,总有一种感情让他们高不可攀,让觉得自己的渺小。他们真的高兴吗?在遇到种种人生的痛楚的时候他们从何而来的幸福感?所以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存态度,一种乐观工作,真诚的待人,勇敢的面对现实的态度。这就是电影,这就是高兴。
要说农村和西部题材的“土”,张艺谋《红高粱》那些个摆在那里;要城市的地下和文艺,《十七岁的单车》和《小武》也让你没什么再创造的余地;要说闷骚、磨叽和嚼情,《江城夏日》也已经拿到了嘎纳的“一种关注”了;要说搞笑贺岁加点煽情和愤青,人家冯小刚也已经成了品牌,更何况还有疯狂的宁浩。《高兴》杂糅了很多类似的元素,甚至让人联想到了四处向电影大师致敬的《功夫》,而歌舞片元素你也可以说模仿好莱坞或者《如果爱》。我甚至还可以扯到超现实元素的土制飞机,有点像模仿《山峡好人》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这些其实都无妨,关键还是控制这些个尺度的人,是否有信手拈来的勇气和从容不迫的风范,是否把这些元素用到了恰到好处的份上。
对于这部喜剧片来说,看到最后让我们得到了深思并且满含着泪水与主人公一起走过这短暂的90分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高兴。这也就是一种境界,当喜剧片看的笑着流泪那么它已然成为了经典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