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维政:羚锐长跑
(2009-11-03 10:08:25)
标签:
杂谈 |
民营企业代表
熊维政:羚锐长跑
文|本刊记者
18年的时间,羚锐从当初的扶贫企业,成长为当地的财政支柱,年创利税接近1亿元。
羚锐制药是一个善于长跑的企业,稳健是它的风格。18年间,羚锐从一个扶贫企业,成长为全国橡胶膏剂药业中的首家上市公司,并且拥有10亿元的资产,年创利税接近1亿元,当年的扶贫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的财政支柱。羚锐制药同时还在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地控股、参股了十余家企业,“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全国中药工业50强”等,外界给予这个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提到羚锐,就不得不提熊维政。18年前,从熊维政接手羚锐开始,他与羚锐制药就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人们在关注羚锐制药的同时,熊维政也被更多的人熟识。
提到制药,熊维政说起由于自己成长在大别山区,中药资源丰富,中学时就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曾上门拜民间名医为师,学习中医药技术。1978年,熊维政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被分配到新县卫生局工作。
1991年,新县里一个科技扶贫的小药厂——信阳羚羊山制药厂急需管理人员,熊维政临危受命,时任新县药检所所长的他,被组织部门挑选去担任厂长。
时年他已经36岁,而这家厂子又是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角色的转变和面临的困境反而激发出熊维政内心的能力。上任后,熊维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大胆招商引资,于1992年6月,促成羚羊山制药厂与香港锐星企业公司的合资,组建了一个新的现代化企业,就是现在的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
刚有转机的时候,羚锐又面临着国家对龙骨类药品的禁止,而当时虎骨产品——虎骨麝香止痛膏,占羚锐销售量的92%还多,并且工厂还进了很多原材料、包装,很多货也发出去了。“晴天霹雳”是熊维政对于这场遭遇的形容。
这场遭遇让熊维政深刻认识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1994年8月,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羚锐公司毅然投入巨资,开发了橡胶膏剂新药“骨质增生一贴灵”。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对传统膏药生产中的提取、涂胶等8项关键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新产品一投放市场便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市场份额连年翻番。
在此基础上,羚锐牌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关节止痛膏等十几个系列陆续面世。羚锐牌膏药很快形成系列,单就一个小小的膏药,就可以达到上亿元的销售额。
产品研发的成功让熊维政眼界更加放宽了。1999年6月,熊维政又强力推进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10月,“羚锐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羚锐公司由此成为全国橡胶膏剂药业中首家上市企业。
2002年,羚锐研制出国内首创专利“激光超微切孔工艺”,进一步解决了贴膏产品的透气问题,避免了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在建设企业的同时,熊维政也关心着各类社会问题,2003年,熊维政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连年在人代会上为老区的发展呼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革命老区的造血功能”、“适用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
而熊维政关于老区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增加了“国家继续采取措施,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内容。
近三年羚锐纳税2亿多元,羚锐早已是当地的财政支柱。同时,羚锐也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责任,向社会捐资赠物2000多万元,用于抗击自然灾害、援建希望工程、扶贫助残,让许多孩子圆了上学梦。
对于建设者的理解,熊维政表示“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这也是熊维政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话语。在他看来,做企业就是做人。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他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家还是作为全国人民的代表,都在踏踏实实做事。
外界对于熊维政的评价多是:诚信、稳健而激情。甚至他一度被人们称为“熊老区”,那是因为熊维政心里一直装着老区、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