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2011-06-29 17:38:15)
标签:

德國

鄉村

森林

湖泊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昨天下午又騎車遠足,到埃菲爾國家森林公園山頂深處。那裏有一處湖泊,我一直想去,以為太遠,準備鍛煉好才去。這個月,周邊基本上逛遍了,只剩下這在山上的湖泊。

一路都是上坡,我挑選了一條叢林小路,企圖繞開機動車道,沒想到方向走反了,走到了幾公里外的另一個小鎮。逛了一遍,仍然向湖泊進發。

上坡極其勞累,但回望山野天高云淡,心情陡然舒暢。

我慢慢推著自行車上行,正感慨,身旁德國人騎著自行車悠然而上。德國的鄉野是騎自行車最適合的國度,山野鄉村間車道四通八達。他們的小孩只有兩三歲就開始在路上逛了。如果不是在高速機動車道,德國人開車速度都很慢,很小心,任何從岔路并入主道,必然停著先左右觀望,確定沒有來車,再下一步啟動。而在村鎮小路,他們開車都很自覺。不過,他們的小孩子也很規矩,在路上不會亂跑,大多沿著人行道或兼著兩用的自行車道走。很多機動車道旁邊,都有專用的自行車道,騎車非常方便。

我喜歡逛德國的森林。他們對森林養護上非常精心,各種遠足道路,都經過精心設計,逰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的道路。在每一個岔路口,都會有路牌,清晰地指明前後左右的方向。如果你之前現在googleearth等互聯網上做過功課,對周邊村鎮的名字略有些了解,一般不用擔心迷路。

德國的森林已經高度人文化,他們在涵養森林上,并不是放任不管或者管理過度。人們在維護這些森林時,盡量保持兼容狀態,并不特別拔除雜草野花,或者制造出一種極其嚴正的秩序。在大片林地裏,我能看見野花自在盛開。在進入密林深處時,我也看到德國人砍伐樹木,在路邊堆得很齊整。他們砍樹似乎是精心挑選的,隔著一定的距離伐木,這樣,因為其他樹木仍在生長,小規模的砍伐并不影響整個森林的有序成長。

在山裏極深處,鳥聲悠揚,而森林靜謐。在下午八點多鐘進入這樣的森林,我并不感到恐懼,而只是一種沉淀到了極其清澈程度的安靜,起伏著清晰的鳥囀聲,讓你在靜謐中,仍然出於森林特有的音響系統裏,洗心,而悅耳。森林裏,金色陽光夢幻般飄下,而野花自然、美好。我騎過較小的泥石路,也騎過幾米寬的柏油馬路。有些平整寬闊的道路,十幾公里都是自行車專行,兩旁樹林枝冠森然,而被陽光涂上黃金的色彩。

我一直考慮去科隆買一臺單反相機那樣美好的景色,我的手機拍攝效果很差,不夠用啊。

山上,并不是沒完沒了的森林,而是一陣艱苦勞累的穿行之後,會突然遭遇到大片的麥田,而耳目一新。正勞累間,你也會驚喜地發現,在很不起眼的邊上,有一張自然的木椅,供你歇息。我上山,小徑中的自行車,融入了麥田的金黃色中,仿佛也在生長。

小徑夏草茂密,走來腳筋隱痛,但回望是一片無際的廣闊:寧靜,以致於萬物似皆閑散自在。旁邊這張長椅,安然等候在正成熟的蘋菓樹下。蘋菓樹上果實欣悅,但無人摘取,我也祗坐於其下歇息,并心下感激。

在森林裏穿行很久之後,回到人境中,會感到更加親和。村舍錯落,色彩宜人,而花草美好。每一座村鎮裏都會有一座教堂,規模并不壯大,但自然地融入村落建築中,而在他們的生活中。

德國人窗外這些花,在夏天真是鮮艷動人,但也并不像季羨林先生說的,專門種給別人看。他的散文把這一切都升華了,但德國人不升華,他們熱愛春夏明媚的陽光,每個人也都熱愛花草。德國的市場,專門有產品豐富的園藝店,裏面既有各種類型的花草作物種子,還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工具,還有制作精良的割草機等大型器械。所有這些,都為園藝減少勞累,增添樂趣。在週末,不出門的德國人,大多在自己家裏家外勞動。無論是白發老者,還是蹣跚走路的孩子,都在幹自己能幹的活。德國的城鄉差別,完全消失了,鄉村就是小一點的城市而已,而城市就是大一點的鄉村。我們在鄉村裏能看到野兔和刺猬,朋友在大城市科隆也能看到。但我們在森林裏能看到野鹿,這比城市多了一項好處。

鮮花也罷,鄉草也罷,他們就是養著,開著,到秋天,開敗,而冬藏。人世間莫不如此。

返回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半,又止於這片山頂上鋪開的麥田。麥穗已經染黃,而在夕陽下慢慢生長。我干脆下車,慢慢推行,內心從滿了甜蜜的憂傷。這時,我很希望女兒和妻子趕緊過來,一起在這裏漫行,欣沐於浩大的原野。我右邊是新割的牧草,草香沁潤,讓我這肉食者深感粗鄙。

在德國的鄉村漫步,騎車,我發現腦子裏固有的那種城鄉差別的觀念,完全無法評估德國的鄉村。他們的生活,大概只有工種的差別,而沒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市民和農民的差別。很多城市工作中產階級,可能買了鄉村的房舍,白天在城裏工作,晚上回到鄉村生活,我知道,有些大學教授也擁有農田,工作之馀,也種地。在這裏,農業補貼很高,稅負極輕,耕種脫離了單純的勞作勞累勞頓而有些勞動的愉悅。而專業的農業工人,也不再是農民的概念,而是做農業工作的工人,他們開著先進的農業機械,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大片的割草,收麥,耕耘等種種工作。而種子,是撒進地裏去的。雜草也在麥地裏一起生長。

而電力、自來水、上水下水、互聯網絡等等現代生活的必須品,在鄉村和在城市一樣便利,自幼開始養成的良好習慣、自覺的垃圾分類、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和有序的環境管理,使這些村野在容忍雜草野花生長的同時,而絕無瓶瓶罐罐廢紙廢棄食品等垃圾,在自然中,保持著單純的潔凈。

落葉,枯枝,老樹,野花,雜草,在森林裏共生。

這是自然的生長環境,而不是人力特別明顯的環境。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德國鄉村田野森林騎行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