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孩子是怎樣長成的

(2011-07-08 16:50:22)
标签:

好孩子

慢養

長成

陪伴

教育

分类: 陪你長大
喬喬小學的畢業儀式上周就舉辦過了。我因為在德國,沒有能參加,頗為遺憾。喬媽說舉辦得還很正規,很熱鬧。
    我現在眼前還動不動就閃過喬喬上小學第一天早上,在嚴肅、認真中帶有一點興奮的表情。那時,她還真努力想做一名好學生啊。五年小學念下來,雖然我們一直祗是在給她減壓,她的單純考試成績仍然在班級裏名列前茅。尤其是我一直批判的語文,她基本都在前幾名裏。她閱讀量那麼大,祗要稍微適應一下考試的那些陳規陋習,想考出差成績都不容易。而她的英語更是輕松自在,幾年來從來沒有為做英文作業而犯愁,從來都是花十幾分鐘飛快地就完成了。更多時候她在學校放學前就完成了英語作業——也不知道她對英語怎麼這樣有興趣。
    六月份我不在家,喬媽在上班那天必須早上七點鐘前就早早把喬喬送進學校裏。喬喬帶上The Diarys of Wimpy Kid(小屁孩日記)的英文原版去看,早到學校反而有空讀書,很快就看完了兩本。她跟我說,不識的單詞就問老師或者查詞典。我看到漢譯本把cheese touch翻譯成“千年奶酪”,簡直是莫名。我女兒翻譯成“奶酪附體”,極其形象準確。這裏是說,小屁孩學校操場裏不知道誰丟了一塊奶酪在那裏,日久發臭,小孩子們就玩上了cheese touch的游戲,一時搞得人心惶惶。那個被奶酪附體的小孩,誰也不靠近他。直到這個小孩子終於轉學了,這塊“附體”的奶酪的陰影才算去除。好孩子是怎樣長成的

    喬喬在協和尚音雙語學校的總體感覺還是愉快的。她本來就是一個很乖的女孩子,很聽老師的話,英語成績又總是在最前列,身為英文教師的班主任很喜歡她。她們學校的作業量雖然中等,但語文作業總是最多最討厭的,把作為父母的我們兩個人弄得簡直頭大。我越看越發現問題多多而且長期戕害小學生,為此撰寫了三十多篇文章來批判小學語文教材、語文教法和教育體制、教育思想。
    這些文章在《語文教學與研究》上作為“語文之痛”專欄文章發表時,影響祗局限在中小學閱讀圈內,後來各種媒體介入,把這件事情的影響擴大了。我想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語文教材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教育思想從屬於政治思想,而奴化教育是這套思想的核心內容,因此,腐朽道德教化就是教材編寫的主要目標。何況,各地小學語文教材都是由大學裏最差的搞語文教學教法的四流教授牽頭主編,在各小學語文組裏挑選一些骨干教師,根據教委的編寫大綱,分門別類,按照各種道德思想內容劃分專題,腦袋裏戴著這樣一個個框框,在雜誌上報紙上找垃圾文章來填空,套不上的還要來個削足適靴,甚至李代桃僵。以此看來,在各地教委的嚴控下,教材幾乎是沒有指望的。這段時間,貌似群眾組織的副部級中紅會的腐敗事件已經被各大媒體以及全國公民所矚目,但政府監督管理部門的缺乏,使得公眾仍然對此仍然無可奈何。在這樣一個政治體制下,對學校同樣不能抱太大的指望。
    我撰寫文章,不僅批判小學語文教材,而且還推薦了很多閱讀書目,寫了相關的很多書評。我的想法是學校不能指望之後,父母應該負起責任來,定期給自己的孩子倒垃圾,并且給他們以真正的精神營養。我推薦的那些書都是喬喬讀過,我也讀過覺得好的。有些喬喬認為不好的,我還不推薦。
    小學五年,喬喬一下子就長大了,從小寶貝長成了少女。我斷斷續續記錄她成長過程點滴的那本書《少女是怎樣煉成的》,也交付給出版社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的成長,呈現在每一個瞬間和點滴中。一滴水裏也有整個世界,一粒沙子能容下整個世界互聯網內容的所有重量。細節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問題,父母如果不注意細節,教師如果不注意細節,那麼孩子也不諱注意細節。而很多時候,在孩子的長大過程中,細節尤為重要。
    中國大陸教育體系和教育思想迷亂,導致家長不知何去何從,各種偽教授偽專家貼著“成功學”的狗皮膏藥,到處售賣所以的教育心得。而盲目的父母趨之若鶩,卻不知教育乃在細節中,每一個父母和每一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對的。孩子天生個性差異紛呈,有責任心的父母要在仔細關心、觀查和比較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老實的孩子也許需要放松,鼓勵他們嘗試;調皮的孩子可能要學會順勢而為,把他們的好奇心引導到合適的地方。方法不一,各有自己的成效,但最關鍵、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
    一對父母打著工作忙的旗號,把自己的孩子隨手扔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為賺到錢了就什麼都可以得到了。這是中國大陸目前最普遍也最不負責任的現狀。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通常只能管吃飯,而且是無節制的溺愛,大量喂食垃圾食品。埋頭賺錢的父母一不小心抬頭看看,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跟自己毫無關係了。他們和孩子之間缺乏真正的相處,也沒有實際的體會。這喪失了多少樂趣啊。很多父母的時間大量浪費在酒桌上,在K歌房上,但沒有時間和興趣和孩子逰玩。我在歐洲都能看到,每到週末,父母大都在家裏陪孩子玩。那些自以為是成功人士的大男人應該好好看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父親,是怎樣花時間陪伴孩子的。中國人工作普遍比歐洲忙,這是現實,但也要分清楚哪些是真忙哪些是假忙,哪些是必忙哪些是瞎忙。很多人的忙,基本上都是瞎忙,只是不愿意回家而已。這樣的家庭關係,父親和孩子的關係,如何能協調好呢?
    等孩子長大了,升初中高中了,有經濟實力的父母,他們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但不是每個孩子到國外都能學習好的,他們需要有基本的知識基礎和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語言能力就是融入當地的重要手段,很多孩子話都聽不懂,到那裏去上語言班,那是雞同鴨講,一問三不知,純粹浪費錢,而且打擊小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很多孩子因此自暴自棄。父母辛辛苦苦賺到錢,以為用錢能買到一切。這種迷思,在中國很有市場,仍然是籠罩在社會上的一個惡咒。
    最近又聽見有人在鼓吹慢養孩子,拉來進口的專家到處展覽售賣。
    但中國大陸的具體情況,并不允許慢養,父母親自己都是急吼吼的一天到晚在外面瞎忙兩頭見星星,談何慢養?更何況,一個好孩子,是自己長成的,不是你養好的。父母祗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跟他們一起玩耍,和他們一起交流,這就是最合適的方式。不過分自以為是,不過份呵斥管教,不過份溺愛無條件服從。這種尺度,要靠父母自己把握。
    而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現狀下,完全把孩子丟給學校,無異於羊入虎口。
    在中國,父母都要學會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反思,由此看到自己孩子的美好,並為這種美好創造條件。我總是反對中國教育體制的“修剪法”,在他們看來,一顆大樹是修剪出來的。這就像語文教材裏的很多課文一樣胡編亂造,缺乏常識。我在德國的鄉村看到很多婆娑大樹,我就明白,沒有一棵大樹是人工修剪出來的,也沒有一棵大樹是你慢養出來的。大樹是自己長成的,它甚至不需要你去給它除草、培土、施肥。大樹和野草一起成長,和小樹一起成長,和攀在它們樹身上的藤蘿一起成長。在日月的光照下,在雨露的滋潤下,大樹長成了大樹,小樹長成了小樹,野草長成了野草,每一樣植物,都各自滿足造物主事先設定的條件。
    祗要你不總去那裏轉悠,不去那裏踩踏,不去濫加施肥胡亂澆水,容它自己成長,大樹就這樣成了。麥子在地裏,也是這樣的。野草在地裏,也是這樣的;野花在地裏,也是這樣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他們先天和後天,各自有因,也會各自結果。
    好孩子也是長成的,不是養成了。
    孩子不是雞鴨,不是豬,不用你去圈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