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語錄
(2022-12-26 17:56:42)
标签:
證嚴法師語錄 |
分类: 每月一書 |
證嚴法師語錄
【園丁按】
讀潘煊編著的《行願半世紀
證嚴法師與慈濟》,分享一則〈從「步步難」到「難行能行」〉如下:
證嚴法師在開示「菩薩十地」時,這樣教導慈濟人:學佛要先行菩薩道,「即身成菩薩」的道路,必須一層層、一步步地向上邁進。
「菩薩十地」之第五地為「「難勝地」,意指菩薩道上善惡拔河,要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當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的道路。
證嚴法師闡釋「難勝地」,就是「六波羅蜜」裏的「禪波羅蜜」。學佛修習「禪定」,要時時修練自己的心,在任何境界下,依然保持平靜安定,不起煩惱,沒有利害得失的掛慮,才能處於「定」的境界中。
以此內心之定,推而廣之,在菩薩道上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修而無修」,到達自在解脫之時,就能達到「難勝地」的境界。
證嚴法師特別點出,必須具足毅力與勇氣,才能突破重重困難,而這也正是他內心的自我發願。
一九八三年元月,新年初始,慈濟醫院第一次動土前夕,證嚴法師對委員開示,諸佛都是依「願」力行––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而釋迦牟尼佛更有恆河沙數無數的大願。「人如果沒有願望,就沒有希望;所以一定要發願。新的一年,師父發願『三不求』。」
第一,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有充分的勇氣。「世間無常,苦難偏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建院萬事難,我不求事事如意,只祈求佛菩薩能增加我的勇氣,讓我能挺身克服一切困難。
第二,不祈求身體健康,只求充足的智慧。只有勇氣還不夠,「熱心易發,恆心難持」一般人的通病,唯有充足的智慧,才能堅定「為佛教、為眾生」的初衷永不退轉。
第三、不希望減輕負擔,只求有更大的力量肩負更多的責任。出家人兩袖清風,無錢更無人脈,要建醫院,擔子實在無比沉重,唯靠眾人的發心、我並不祈求減輕負擔,只求有更大的力量,擔當我所該做的事情。
前一篇:科學救國典範人物葉企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