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學救國典範人物葉企孫

(2022-12-24 17:24:43)
标签:

科學救國典範人物绕

分类: 我見我思

科學救國典範人物葉企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朝子亥說葉企孫:他一生未娶培養出79位院士,晚年卻被被誣陷成特務,趕出清華孤獨離世!」全文整理如下:

1.         葉企孫其人

  對審訊自己的人說:“我是科學家,我是老老實實的,我是不會說假話。”

  而對自己的學生說道:“以後你見到我,就離得遠遠的,不要再理我了。”

  此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葉企孫,他一生未婚,將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國家的教育事業和科研上,培養出了七十多位院士(李政道、楊振寧、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王淦昌、趙九章、王大珩、彭桓武)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卻飽受磨難,最終孤獨離開了人世。

2.         葉企孫出身

  葉企孫出生於1898年,是上海人。他家是典型的書香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國子監的官員,但是後來,父親見多了官場的黑暗,對清朝官員心灰意冷,便辭去官職,回到上海做了一名教員。

  由於能力出眾,他父親在1914年被清華大學聘用,成為該校的國文教授。葉企孫自幼受父親薰陶,才華也相當出眾,他三歲能文,五歲能詩,堪稱神童。   

  父親見兒子如此優秀,心裡自然萬般驕傲,而且父親很有遠見,不僅讓兒子學習傳統文化,還讓他接觸西方新式教育,讓他的思想得到進步。

3.         就學清華學堂

  葉企孫沒有讓父親失望,19112月,就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學堂,當時他僅僅只有13歲,可謂是一個神童。

  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更先進的西方教育,其中最令他感興趣的就是物理學了。葉企孫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學習物理上,對它痴迷極了。只是可惜當時國內的物理學還不夠專業,所以葉企孫便萌生出了出國留學的想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更加努力學習,最終在20歲時成功獲得了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只是初來乍到,他對當地生活很不適應,英語又不夠流利,再加上美國人歧視中國留學生,所以他起初過得相當艱難。不過葉企孫沒有就此放棄,反而更加刻苦學習,一心想著有朝一日學成歸國,為祖國效力。

  在葉企孫的努力之下,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令那些美國學生再也不敢小瞧他。而且他的優秀還引起了著名物理學家布里奇曼的注意,將他收入門下,用心指點他的學習。在布里奇曼的幫助下,葉企孫進步神速,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讀完所有課程,並且被哈佛大學給成功錄取,用三年時間拿到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如此優秀的葉企孫自然是美國爭相留住的人才,所以當時布里奇曼一直說服他留下。可是葉企孫滿懷愛國之情,一心想著回國效力,根本不願意留在美國。所以他謝絕了老師的挽留,踏上了回國之路。

4.         學成歸國

  1923年,葉企孫學成歸來之後,就順利進入到了東南大學做物理副教授,在課堂上的葉企孫總是會用一些有趣的實驗和語言,讓學生們對他的課堂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259月,葉企孫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副教授,後來物理系成立之後,他就身兼兩個職位,一個是系主任,一個是教授。

  1929年,葉企孫又建立了物理學院,物理學院中涵蓋的學科範圍與物理系想比,就會現得非常廣泛。

5.         作育英才

  與此同時,葉企孫對於任何一個對知識渴望,對學習嚮往的學生都會悉心培養。例如,錢學森和李政道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當時在19348月份的時候,錢學森以排名第一的成績順利畢業,畢業之後的錢學森參加了由清華舉辦的一場考試。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葉企孫通過錢學森的試卷成績發現了錢學森是一個可造之才。

  要說當時錢學森在此次考試中所取得的成績並不是很高,甚至數學都沒有及格,但是錢學森的航空工程卻取得了高分。

  正是這門課程的成績成功引起了物理教授葉企孫的注意,於是葉企孫破格錄取了錢學森,讓他有機會可以在清華大學讀書。

  面對葉企孫的賞識,錢學森的內心非常感動,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來之不易,因此,在學習中的過程中,錢學森就會比其他學生更加努力。

  終於在他的努力之下,對我們國家的軍事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錢學森的存在,他對我們國家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工作進程至少向前推進了20多年,並且會被人們稱之為“火箭之王”。

  也許,如果當時錢學森沒有遇到葉企孫教授,也許一切都將會變得不一樣。

  因此,在後來,錢學森的心中對葉企孫老先生心中始終都保持著感恩之情。

  當然葉企孫除了具有慧眼識珠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也絲毫不遜色於其他的老教授。

  對李政道的教學方式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1945年,葉企孫當時在聯大教授物理課程。

  正是在授課的過程中,葉企孫發現了一個舉止奇怪的學生,這個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總是低著頭看書,很少去聽老師講課,於是,也葉企孫為了測試這個學生到底有沒有認真聽課,便會在上課的時候,故意對他多提問幾遍。

  可誰知,這個學生面對葉企孫的提問,完全可以做到對答如流。

  就這樣,這個學生成功引起了葉企孫的注意,於是,在課後葉企孫特地去瞭解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原來這個學生的名字是李政道,是從浙江大學轉過來的插班生。

  在聽到是插班生之後,葉企孫本以為李政道是因為還沒有熟悉環境,因此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於是他便在這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對李政道的行為進行過多的干涉。

  久而久之,葉企孫認為李政道這樣下去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在一次課堂上葉企孫特地走到李政道的面前,看了看李政道手中的電磁學高級教程。

  對李政道說:“你現在在讀這本書的教程嗎,那你以後就別來上課,來上課豈不是浪費時間。”

  李政道在聽到葉企孫不讓自己來上課的話語之後,非常緊張,便對葉企孫支支吾吾地說道:“老師,我以後會好好聽講的。”

  面對李政道的態度,葉企孫笑了笑,並拍了拍李政道的肩膀,對他說:“我沒有要怪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對這些基礎的電磁理論知識已經掌握了,因此你就不用再這裡來上課,浪費自己的時間,你可以去圖書館學習這些高級教程,只要你能按時來參加實驗課程就好。”

  在聽到教授的解釋之後,李政道終於松了一口氣,同時也被葉企孫開明的態度所折服,在此後的日子裡,李政道對這位老師可謂是畢恭畢敬。

  雖說當時李政道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但是實驗部分卻是有所欠缺,葉企孫為了能讓李政道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便特地在一次考試中,特地對他的理論成績降低了兩分,其實,李政道當時的理論成績完全可以達到滿分。

  在這種情況,李政道特地找到葉企孫為其原因,為何要降低自己的成績,於是葉企孫便對李政道說:“你的實驗成績不行,因此,我才會降低你的理論成績,你以後一定要好好做實驗,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

  在經過了這件事情之後,李政道在做實驗上下足了功夫,正是在葉企孫的這種督促下,李政道在物理方面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

  後來,李政道在葉企孫的幫助下,進入了芝加哥大學學習,並且還和自己的師兄楊振寧在美國獲得了華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李政道面對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所收穫的種種,他的內心始終都非常感恩自己的老師葉企孫。

  甚至在1998年的時候,李政道特地去上海敬業中學去參加了葉企孫誕辰100周年大會,並且對著眾人說道:“葉企孫老教授就是我人生中的啟蒙老師,是我一生科學成就的恩師。”

6.         力排眾議,挑選好老師

  葉企孫除了對學生的栽培上非常用心之外,對每一位教師的選擇也非常用心,也為葉企孫的內心非常清楚,要想教好學生,那麼就必須要有好老師,畢竟老師就是學生的第二代父母。

  葉企孫曾為了找到好的老師,付出了很多心血,當時葉企孫聽說吳有訓的鼎鼎大名之後,就想要將吳有訓邀請到學校授課,教書育人。

  當時的吳有訓正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不得不說,葉企孫之所以會選擇吳有訓要學校授課,其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吳有訓不止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對於物理實驗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

  吳有訓在哈佛學習期間,曾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一個實驗他能夠反反復複做幾十次,因此,這樣的吳有訓受到了導師康普頓的賞識,在導師的幫助下,他發表了一系列轟動物理學界的論文。

  吳有訓在學成歸來之後,葉企孫特地向吳有訓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可以來清華大學授課,而此時此刻的吳有訓正愁找不到一個可以做實驗的地方,而清華大學的實驗室無非就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吳有訓答應了葉企孫的請求,於1930年的時候進入了清華大學授課。

  在吳有訓進入清華大學之後,身為系主任的葉企孫非常開心,為了表示對吳先生的敬重,以及對科學的敬重之情,於是,葉企孫就為吳有訓開出了便自己還要高的工資。

  很多人都被葉企孫的這種做法所折服,紛紛感慨道:“這比葉主任的工資都要高呀。”

  在進入清華大學之後的吳有訓也沒有閑著,除了帶領學生們學習之外,他還時時刻刻地泡在清華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內,在短短的四年之內,吳有訓就發表了8篇重要論文,為國內的物理學發展以及對學生的教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對即將踏上社會的學生自謙地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教得不好,真是有一些對不住你們,但是唯一一點能夠對得住你們的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一個個都比我強。”

7.         潛心鑽研,孤獨離世

   當時的他僅僅在清華學堂學習了半年多的時間,就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葉企孫只好暫時放棄了學業。

  直到辛亥革命結束之後,清華學堂被改成了清華大學,在這種情況下,葉企孫又一次通過參加考試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因此,葉企孫的實力不容小覷。

    據不完全統計,自從葉企孫任教以來,直至1940年,就僅僅一個物理學院,葉企孫就培養了很多科學院院士,有的則被選為新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其中我們熟知的錢學森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除此之外,葉企孫還為我國的軍事武器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葉企孫將所有的精力都投身於科學的發展上,一生都未成婚,很多人都被他的科研精神所感動。

  但就是這樣一個時時為學生和國家考慮的學者,最終卻被誣告鋃鐺入獄,等出獄之後的他已經面目滄桑,身患重病,無依無靠的他,生活艱難。

  最終在1977113日的時候,葉企孫老教授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在人生最後的時刻,葉老口中仍喃喃自語道:回清華園...

  19954月,葉企孫紀念銅像在清華大學落成,雖說葉企孫的一生坎坷多波折,最後還帶著遺憾離開人世,但是他為祖國培養的棟樑,為祖國各項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是無法被替代的。

  葉企孫始終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身上持之以恆的科研精神,學習他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其發揚光大,讓大師風範永存於世間。

【啟示錄】

  中國崛起,奠基於無數的菁英,葉企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