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学院体制争论与生源大战下民办高校会不会破产(教育关注)

(2011-07-14 18:01:34)
标签:

教育

中国

独立学院

民办高校

生源

分类: 散文随笔

独立学院体制争论与生源大战下民办高校会不会破产(教育关注)
文/龚蕾

    中广网武汉7月14日消息(湖北台记者张瑞芳)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自上世纪末开始,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全国陆续出现了民资与名校合办的独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也与社会力量合作主办了两所独立学院,即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但据网民披露,今年华中科技大学近8000名毕业生中,有近800人没能获得毕业证书按时毕业,而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却有1881名学生“顺利”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独立学院(“三本”)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将是最后一批拿到“母体高校”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按教育部的要求,明年起,全国的独立学院都将给毕业生自授学位。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从明年起,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将结束,学生将不再拿母体学校的学位证书,而改由独立学院自授学位证书。独立学院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有专家表示,独立学院这一办学体制有其历史合理性。独立学院的举办,既维护了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控制权,即严格控制学位授予权,又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是特定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结果。
    中国青年报:《二三流大学若倒闭可能促进中国反思大学体制》
    随着2011年高考结束,各大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源抢夺战。在今年生源大减、录取率直线上升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日子更不好过。为此,不少民办高校不惜下血本,采用各种招数急拉生源。一些民办高校甚至直言:招生第一年就是花钱买学生。一些专家表示担心,民办高校单靠临时加强招生难以持续发展。随着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办高校为主的二三流大学或将面临倒闭。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这应该被视为一种常态。高校破产不一定是坏事,它体现的是学校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首先,有些高校面临破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存在问题。目前教育还是严格按照年龄段来培养学生,因此有生源不足的风险。因为生源会有起伏,比如北京,高峰时可达到10多万考生,还只是上普通高中的考生,低谷时大概只有6万左右。另一方面,按年龄段来培养学生,会导致成人教育受到限制。虽然大学在这些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离“学习型社会”还有距离。“学习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源不会受到人口起伏的影响。
    其次,政策性的不公正,也是导致部分高校面临倒闭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国家和地方都是按学校的“等级”给钱的。所谓“一流大学”和“二三流大学”,有些是等级差异,不全是内在质量的差异。从专业设置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学垄断了,民办高校等二三流大学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要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得从宏观管理上进行调整。国家在专业审批时就要注意调控,可以将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直接放在二三流大学,让一流大学发挥科研优势,更多地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另外,我们应给高校更多自主权,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会更有利于高校发展。
    在我国的现有体制下,公立二三流大学倒闭的可能性不大,但民办学校的倒闭危机还是存在的。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找到和社会需求、个人需求对接的点。近些年,有的民办大学做得比较好。他们接受了一种多元智能的思想,对成绩不太好,但动手能力强、视野开阔、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孩子,鼓励他们发展自身优势,找回自信和梦想。
    中国现在急需的不是科研类专业人才,而是使用技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这方面二三流大学可以有很大作为。美国有很多社区学院都有职业教育色彩,培养的人才是为本地服务的,学费一般只有私立大学的1/4、公立大学的1/5。使很多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国家规定,中职中专生考大学和高职的比例只能是5%。这是为了保证高中升学率,逼迫中职中专生去就业。中职中专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如高中生,但实践能力也许更强,更需要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如果中职中专生考大学的比例能够放开,并打破按年龄培养人才的限制,一些二三流大学就会有更多生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